人工甜味剂糖精钠生产废水处理实验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nme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工甜味剂在全球多个国家的环境中被检测出,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污染物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糖精钠(Saccharin Sodium,SAC)作为“第一代”甜味剂,其合成工艺较为复杂,生产废水污染严重,生化处理难以使其达标排放,需进行深度处理。此外,人们对糖精钠的毒性有较大争议,基于其在环境中的累积和对人体及生物的潜在危害应考虑找寻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去除,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分析。本文以北方某食品厂糖精钠生产废水生化处理各阶段出水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各废水的水质进行分析;而后结合生化出水的水质特点,分别采用电催化氧化、臭氧氧化以及活性炭+浸没式膜过滤(PAC+SMF)三种方法对其进行脱色处理,使出水色度满足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2/356-2018)三级排放标准;最后采用电催化氧化对糖精钠模拟废水进行降解处理,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糖精钠生产废水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具有高色度,高含盐量等性质,但经过生化处理后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生化出水除色度外各项指标均能达到三级排放标准。(2)生化出水脱色实验中,三种方法均能对废水进行有效脱色,使其达标排放,当处理水量为1 m3时,其能耗成本约分别为0.35~0.72、0.21~0.43和2.10元,由此可见电催化氧化和臭氧氧化成本远低于PAC+SMF组合工艺,并且所需时间较短,能大大提高处理效率。(3)电催化氧化处理糖精钠模拟废水实验中,当糖精钠初始浓度为50 mg/L,电解质Na Cl投加量为0.1 mol/L,电流密度为10 m A/cm2时,糖精钠在20 min时被完全降解;而以Na2SO4作为电解质时,对糖精钠的降解效果不明显。(4)糖精钠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糖精钠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电催化机理研究表明,·OH对糖精钠降解的贡献度为1.02%,氯类活性物的贡献度约为91.8%,氯活性物对糖精钠的降解其主要作用;降解机理研究表明,糖精钠在降解过程中大部分最终未能完全降解,而转化为含氯小分子有机物。
其他文献
今年5月,由川音舞蹈系办公室主任何佳带队,师生一行7人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届“广东现代舞周”活动,本系学生创作的作品双人舞《梦蝶》、男子集体舞《鹰》,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
城市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城市土地价格越来越高,大量建筑向更高处或向地下寻求空间,这对地下结构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基坑工程一直以其复杂性与危险性备受关
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农产品流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农超对接”,以解决农产品市场面临的诸多问题。
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化进程也逐步加快,促使各类城市工业园区、开发区等园区类配电网对电能质量要求也逐步提高。新型柔性负荷及各种绿色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并网,为智能园
以镇海城区公园绿地为例,对植物配置进行了探讨。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弊病进行分析,继而提出了植物群落的概念和解决当前绿化中存在问题的主要途径———构建人工植物群落,提
通过对某厂2 号锅炉排烟温度较高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结合现场实际经验,提出降低排烟温度有效的相应措施和建议.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T2DM)伴发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对60名T2DM患者进行24 h尿蛋白,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并根据其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和DN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产品供求关系和城乡居民安全消费意识发生明显变化,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转变,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日益成为人们最
本文作者曾留学苏联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长期任教于我院作曲系,成绩卓著,不幸于1972年病逝。今由其子邹向平同志根据其生前所作的学术讲演稿整理成文发表,以志深切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