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园长的专业成长问题是学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健全培训课程标准,分层分类培训150万名左右的幼儿园园长以及教师。”作为幼儿园的“守门人”以及幼儿教师队伍的“领头羊”,园长专业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和建设幼儿教师队伍的关键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园长专业成长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旨在探析园长专业成长的内在规律性,分析其成长的影响因素、过程和阶段,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园长专业成长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并通过问卷对初任园长进行专业成长基本情况的预研究,结合文献综述与预研究提炼出本研究的研究问题。第二部分,基于研究问题,笔者选用了质的研究方法对三位园长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通过三级编码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进而梳理三位园长的专业成长的历程。第三部分,以相关理论基础,深入分析园长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过程以及成长阶段,并对园长专业成长提出几点建议。本文研究成果如下:一、园长专业成长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外因主要包括时代与社会进步带来的成长机遇以及幼儿园及周围环境提供的成长平台;内因则主要表现为园长的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较强的自我专业成长意识、职业认同感以及对幼教事业的热爱。二、园长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构建和调适职业角色的过程。这一过程园长立足于实践、扎根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适应与超越,从而在“不平衡一—平衡——新的不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专业素养与能力的丰富、提高和发展。三、园长专业成长主要呈现如下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关注生存。此时期的园长非常重视自身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因为刚接触新的职位,需要面临的各类问题主要隶属于职业生存之范畴。(2)第二阶段:关注任务。顺利渡过生存期之后,园长对常规业务有所掌握,开始尝试提高自身与园所的影响力,将关注点从自身的生存转移到教师、园所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也是园长职业倦怠的高发期。(3)第三阶段:自我更新关注。这一阶段的园长更为自觉地规划自身和园所的发展,以谋求最大程度的自我成长。最后,笔者对目前的园长队伍的专业成长进行了审思。笔者发现目前的园长队伍专业成长存在着以下困境:其一,追寻优秀园长的“一般特质”而忽视园长自身的成长规律性;其二,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意愿与园长发展精英化。为了使每一位幼儿园实现最大化的成长,基于以上研究,笔者初步构建出一个自我主导式的园长专业成长模型。将园长的角色由适应层面向超越层面划分为管理者、领导者以及教育者。该模型能够帮助园长在他们的职业成长中具有更高水平的理性自觉和自我意识,从而找准职业生涯中的定位,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发展。此外,该模型能够帮助相关政策制定者了解园长专业成长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能够在其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