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境下应用翻译中的词汇空缺及其对策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w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和2010年即将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的日益临近,中国和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特别是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紧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共性也有个性,中西方在宗教文化、社会习俗、历史背景、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为中西文化交流提出了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文化空缺现象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一个民族与异民族文化的非对应性即文化差异性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文化的载体,可以折射出各个民族独特的文化色彩,所以自然受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透过词汇可以窥见民族文化的状况。在应用翻译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种语言有着表达某方面事物特别丰富的词汇,而另一种语言却缺乏表达这方面事物的词汇,造成词汇的空缺,带来理解和翻译上的困难,这种现象称之为“词汇空缺”,它是文化空缺现象在词汇层面集中的反映。这对翻译人员和英语语言学习者都是一个挑战。 近几十年来,在学术刊物上有不少研究成果提到填补词汇空缺的方法,但比较全面地探讨词汇空缺的文章很少,且专门从跨文化视角探讨应用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及其翻译策略的文章更不多见,因此拟从全新角度对应用翻译中的这一现象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词汇空缺现象越来越受到翻译界专家学者的关注,然而目前对于词汇空缺的研究还没有系统化、理论化,所以本文预计的创新点在于,针对应用文体中出现的词汇空缺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并将重点放在跨文化方面,为词汇空缺现象及其翻译策略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希望对促进文化交流、翻译实践、对外汉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本文从跨文化角度下,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应用翻译中出现的“词汇空缺”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其翻译策略进行理论性的探讨,并结合大量实例,提出一些实用的翻译原则和技巧,从而希望为应用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的解决提供一些借鉴。
其他文献
众所周之,语言由有声和无声(主要是沉默)两种形式构成。英文影视教学因其在提高学生语法和语用能力方面具有的优势而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出于教学目的,所选影片通常以语言作为主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跨国并购逐渐取代绿地投资,成为企业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实现快速发展的最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到国际并购的浪潮中。尤其到2000年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