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空间在中国画中的实践应用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eng200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中国画艺术受西方艺术观念、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的影响,发展出一批利用西画的观念来有目的地处理中国画空间的若干画家,并出现了一批新颖的艺术作品。其中,表现矛盾空间的作品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所论述的矛盾空间与传统意义上埃舍尔的矛盾空间稍有不同,本文所研究的矛盾空间是在平面中营造的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三维空间与四维空间或想象空间与真实空间等共存的、具有辩证对立关系的矛盾空间,是具有错位、多视角、多维度空间相互组合特征的假设性的矛盾空间。文章从矛盾空间的概念解析入手,结合笔者以“矛盾空间”构图形式进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的实践经历,论述了“矛盾空间”在中国画中的运用和借鉴方式。第一部分将“矛盾空间”进行概念界定和分类归纳,将西方绘画中所体现出来的“矛盾空间”分为超现实空间、互斥空间、运动空间以及多视点空间共四类空间,分别列举了与之相对应的四位艺术家的绘画作品案例,分别描述其所代表的矛盾空间形式、表现特征与构成规律。第二部分从矛盾空间在中国画中的具体表现方式和表现特点的角度对文章主题进行详细阐释。矛盾空间的表现方式体现为“主动表现”、“画面留白”以及“去光影”三种方式,而表现特点则呈现出“时间流动性”、“非固定视角性”以及“非线性透视性”三个特性。进而以徐累、姜吉安、郝量、刘庆和、李津等几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为主要分析对象,从图像学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画中的矛盾空间的实践。第三部分从笔者在《失根》系列的毕业创作过程中对于矛盾空间的分析、体会和运用过程等展开详细解说。创作的详细过程从立意到画面构成,再到表现技法,都以“矛盾”为中心展开描写,在创作中体会出创作的艰辛与喜悦,明白临摹借鉴前人优秀作品的重要性,也因此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深有体会。毕业论文与毕业创作扮演的也同样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角色,用理论知识支撑创作理念,同时也在创作中总结理论经验,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后总结了笔者的毕业创作为中国画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拓展了中国画中矛盾空间的表现技法,也将矛盾空间的理念表达的更加清晰。将西方现当代的空间表达方式借鉴于中国画中,使中国画的空间表达形式更加丰富,融合了东西方的审美趣味又使得中国画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前提下,更好地走向世界。经研究得出结论,早在西方出现矛盾空间这类图式之前,中国画就已经具备了多种矛盾空间的表达形式,但由于缺少理论记载,此类空间被画家作为共同的绘画经验传承于后世。中国画在影响西方绘画之前已具备相对完整的矛盾空间表现方式和独有的表现特点,现今,中国画中的矛盾空间的表达方式也随着艺术观念的深入而愈加丰富。
其他文献
粗糙集理论是波兰数学家Pawlak教授在1982年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处理不完备、不确定、不精确数据的数学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决策支持与分析、图像处理、专家系统、近似推理等诸多领域。近年来,广大学者对Pawlak粗糙集模型进行了大量推广,其中基于区间值信息系统的知识发现成为粗糙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由于Pawlak粗糙集模型中的等价关系的要求过于严格,处理区间值型数据存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神经网络的研究日渐深入。而脉冲神经网络作为第三代的神经网络,更是被科研人员广泛关注。如何构建与人脑神经网络类似的智能网络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而神经元和突触正是神经网络中最重要的研究部分。本文以神经元模型和突触为出发点,设计一种温度依赖型神经元模型,并研究其在神经网络中建立突触、更新突触、修剪突触以及最终形成神经环路的完整过程。首先,结合生物实验结果和资料,本文在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Seq2Seq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模型(NMT)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并且在很多语言对上的性能都超过了传统的统计机器翻译模型(SMT)。但不论是基于RNN的Seq2Seq还是基于self-attention的Transformer,它们通常会遇到错误偏置(exposure bias)的问题:在进行解码时容易产生具有良好前缀但不良后缀的不平衡目标。针对这个问题,
现有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和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系统中频谱资源的稀缺,以及用户资源的独占性,使通信网络容量难以满足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The 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第三大常见肿瘤,其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的增加。早前的研究证实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遗传因素在结直肠癌的产生中
数据挖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计算机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数据挖掘我们可以在数据中探索到潜在的规律。数据挖掘中有一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且非常重要的方法,即聚类分析。同样,聚类分析也一直是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聚类分析技术可以探究到数据中潜在的构造,从而在很多专业领域的运用非常广泛。在聚类分析领域中,基于概念分解算法(CF)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该方法能够将矩
在半导体电子器件制备领域金刚石被誉为终极半导体材料。金刚石的禁带宽度为5.5 eV,热导率为22 W/(cm·K),击穿电场大于20 MV/cm,电子迁移率为4500 cm2/(V·s),空穴迁移率为3800 cm2/(V·s),电子饱和速度为2.7×107 cm/s,Johnson品质因数高达3720,这些特点表明研究金刚石材料在微波功率器件方面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氢终端金刚石场效应管研
阵列信号处理当前普遍运用到雷达、电子、通信、声呐以及医疗等多个行业中。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是阵列信号处理中关键的分析内容。当前的阵列系统设计中普遍运用了宽带信号,以往的算法仅仅限制于窄带信号的领域,所以在宽带信号基础上所形成的DOA估计算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传统的标量电磁传感器阵列只能获取信号源的到达角信息,信号源的极化参数中携带了很多重要信息。极化敏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从各种成像设备、互联网络或图像数据库中获取大量图像己成为可能,从而人们对图像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深入、广泛和
新型城镇化的深水区主要是如何协调“化地”、“化人”的问题,面临最大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关键是失地农民问题。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一步,要实现失地农民市民化来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就应重视失地农民自身的思想变化,关注其生活现状和切实需求。由此深入探讨新型城镇化中失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对促进实现失地农民市民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结合新型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