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以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为议题推进党的建设,是健康党的肌体的需要。党员是党的活动的主体,以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为议题推进党的建设,是实现党员主体意识与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推动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科学发展的需要。当前,我们以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为议题推进党的建设,既是健康党的肌体的需要,也缘于我们在过去的党内民主实践中对党员主体地位与主体意识的人为割裂。鉴于此,本文通过论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几代领导人等对党的纯洁性问题的理论阐述,系统地归纳了党的纯洁性的理论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纯洁性建设实践及其历史经验做了总结,简而言之,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理论创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近些年来,随着党内民主建设的深入发展,广大党员的党内民主自主性得到释放和张扬。这种自主性在推动党内政治生活由泛集中化转向民主化,给党内政治生活带来活力的同时,也推动着党内民主集中的政治生活格局的深入演化,使党内政治生活出现了大量新的特征,乃至是新的矛盾。而且即使原本就存在的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有了新的特征。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在党员党内民主自主性充分释放的情况下,在党内民主实践中,我们往往只强调了党员的主体地位,关注了党员的“权利”。但同时我们却忽视了党员主体地位的获得并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是需要具备相应的主体意识的事实,忽视了对党员“权利资格”的关注,没有向广大党员明示一个要求:那就是你在要求权利、掌握权利的同时,还应当同时向党展示你的纯洁性、做出你的承诺。即要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加强理论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下功夫。而如今我们以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为议题推进党的建设,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加关注党员的主体意识,对先前的行为进行了纠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