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黄素联合紫外光灭活血小板悬液中的病毒及抑制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h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灭活成份血液内的病原体、抑制其残留的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是保证临床安全输血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对于血浆的病原体灭活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已有部分应用于临床,而对于红细胞和血小板尚属于研究阶段。先前,有学者使用亚甲蓝(MB)光化学和补骨酯衍生物(Amotosalen)S-59光化学可有效灭活血小板内模型病毒和白细胞,但MB光化学法处理的血小板对FⅧ和纤维蛋白原影响较大,而且MB法本身有一定的生物毒性;而经S-59处理后的血液,需用特殊仪器将其去除,因此以上两种方法均不理想。核黄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广泛的存在于人体器官中,它可插入病原体RNA和DNA,在紫外/可见光激活下,发生电子转移,与病原体核酸的鸟嘌呤共价结合,介导核酸断裂。本研究运用紫外光作为激发光源联合核黄素来灭活单采血小板悬液中的指示病毒,同时抑制血小板内残留的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目的:研究核黄素联合紫外光进行血小板病毒灭活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血小板保存中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抑制作用;观察灭活后血小板体外各参数的变化。方法:实验组:将人巨细胞病毒标准株(HCMV AD169)以一定比例注入单采血小板中,混匀后加入核黄素溶液,以一定辐照剂量的紫外光照射,检测照射前、后病毒滴度和照射后不同时间细胞因子的变化,并观察体外血小板部分参数的变化。阴性对照组:为相同来源新鲜单采血小板,同步检测其细胞因子的含量和血小板体外各参数。以植物凝集素(PHA)同步刺激两组血小板,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实验组经浓度150μmol/L的核黄素结合辐照剂量为1500mJ/cm2的紫外光(250<λ<350nm)照射10min可有效灭活血小板中病毒;对照组细胞因子含量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实验组第3d和第5d的细胞因子含量相对于保存前(0d)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在同一保存时间对照组中细胞因子含量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悬液经过PHA同步刺激后:接受PHA刺激的对照组与未接受PHA刺激的对照组相比,细胞因子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接受PHA刺激的实验组与未接受PHA刺激的实验组相比,细胞因子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核黄素结合紫外光照射可以有效的灭活血小板中病毒,抑制血小板保存中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能力,而单采血小板体外诸参数和阴性对照比较无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比组单用乌司他丁,
目的:探讨IFN-γ、重组TGF-β1RII蛋白对小鼠日本血吸虫性肝脏病变的影响,比较PZQ配合抗纤维化疗法与PZQ单用疗法在抗血吸虫性肝病方面的疗效。  方法:昆明小鼠(6-8周龄,体重
背景: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P)是临床最常见的、最严重的精神性疾病,临床痊愈率低。由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对其易感基因及患病风险位点的定位仍不明确,多数专家
目的 探究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将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个体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认识层面,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历史教与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情感、意
袁进华,我叫他阿华,比我小7岁,也是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很正宗。对杭州人来说,土生土长的意思,就是从小就被习习而来的西湖暖风吹得心醉神迷,从小就见惯了 Yuan Jinhua, I c
背景: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多种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程多迁延,逐渐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其中肾小管间质损伤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关键
目的探讨超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联合灰度值在诊断桥本甲状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5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和100例健康志愿者甲状腺的弹性模量值,即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
目的 探讨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共82例,按照患儿就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佐治AECOPD痰热雍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天津市西青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美洛西林舒巴坦钠治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