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1/NGAL与慢性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xy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多种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程多迁延,逐渐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其中肾小管间质损伤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关键因素。因此,早期诊断肾小管间质损伤对提早临床干预,改善预后十分重要。现有的肾组织活检与肾小管功能指标的检测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探寻更为敏感和特异的无创预测指标对肾小管间质早期病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近年研究显示肾损伤分子-1(Kidneyinjury molecule-1,Kim-1)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载蛋白(Neutrophil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与肾损伤关系颇为密切,二者作为新的有前景的标志物备受关注。  目的:探讨肾损伤分子-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载蛋白与慢性性肾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关系。  方法:以慢性肾炎疾病患者的肾活检病理标本与尿液作为实验组,取肾脏外伤切除术肾脏,以远离病变组织大体形态正常的肾组织和尿检正常的健康体检者的尿液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按肾小管间质损伤级别分为轻、中、重3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血清白蛋白、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等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assay,ELISA),检测肾组织和尿液中Kim-1与NGAL的表达水平,研究Kim-1、NGAL与慢性肾炎不同程度肾小管间质损伤之间的表达关系,分析Kim-1、NGAL的表达和水平与患者临床资料、病理改变的相关性。  结果:(1)慢性肾炎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与患者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无相关性,其rs值分别为-0.089,0.214,0.096,其P值均>0.05;与患者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呈正相关,其rs值分别为0.657,0.617,其P值均之0.01;与白蛋白呈负相关,其rs值为0.383,P值为0.018。(2)肾小球硬化率:轻、中、重度三组分别为0%、11.36±12.58%、35.17±20.07%,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对照组为0,轻、中、重度三组分别为0.85±0.12、6.54±0.91、9.21±1.02,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其实验组中的轻、中、重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 Kim-1在正常对照组与慢性肾炎组的肾组织中表达部位主要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部分,肾小球、间质及浸润的炎细胞未见表达。正常对照组肾组织无或仅有少量表达,慢性肾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Kim-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轻、中度病变组之间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病变组与轻、中度病变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5) Kim-1在对照组尿液中仅有极少量的表达,慢性肾炎组尿中Kim-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轻、中度组表达无明显差异,重度组明显低于轻、中度,差异显著(P<0.05)。(6)组织与尿液中Kim-1的表达与甘油三脂、胆固醇、血白蛋白、血肌酐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无相关性(P>0.05)。(7)组织中表达的Kim-1水平与尿液的Kim-1水平呈正相关(r=0.502;P<0.05)。(8) NGAL在对照组与慢性肾炎组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9) NGAL在慢性肾炎组与对照组尿中水平比较无差异性,轻、中、重度各组之间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 Kim-1与慢性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有相关性。(2)尿液中的Kim-1的表达能反映肾组织中Kim-1的表达情况。(3) NGAL与慢性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相关性不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颌骨囊肿手术治疗中超声骨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颌骨囊肿手术患者,电脑随机将其进行分组,各50例,对照组使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比组单用乌司他丁,
目的:探讨IFN-γ、重组TGF-β1RII蛋白对小鼠日本血吸虫性肝脏病变的影响,比较PZQ配合抗纤维化疗法与PZQ单用疗法在抗血吸虫性肝病方面的疗效。  方法:昆明小鼠(6-8周龄,体重
背景: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P)是临床最常见的、最严重的精神性疾病,临床痊愈率低。由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对其易感基因及患病风险位点的定位仍不明确,多数专家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认识层面,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历史教与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情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