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大量实用性人才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决定了民办高校的发展水平。作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中主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与民办高校的教学教育质量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同伴互助自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以来,成为学界普遍认同的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教师同伴互助通过教师之间一系列的对话、互动、合作等行为实现教师彼此专业水平的提高。然而,目前关于教师同伴互助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师群体,较少涉及高校教师群体,针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研究更是存在空白。因此,本文以成人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社会互依理论和交往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以上海市152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为问卷调查对象,10名青年教师为访谈对象,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同伴互助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同伴互助存在互助时间不足、互助形式对象单一、互助技能较弱、互助意识不高、激励措施缺乏、忽视心理互助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本文从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在教师个人方面,要提高互助学习意识,加强互助技能学习,制定互助计划,明确互助作用,形成积极互依。在学校方面,要重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互助提供氛围环境、制度、时间的保障,创新互助形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