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进入10nm及以下技术节点,传统钨(W)插塞由于电阻率高已不能满足集成电路发展需求,可采用电阻率较低的钴(Co)材料(~6.64μΩ·cm)替代。化学机械平坦化(CMP)是实现晶片表面全局和局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进入10nm及以下技术节点,传统钨(W)插塞由于电阻率高已不能满足集成电路发展需求,可采用电阻率较低的钴(Co)材料(~6.64μΩ·cm)替代。化学机械平坦化(CMP)是实现晶片表面全局和局部平坦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Co CMP要求高Co去除速率(RR)和低Co溶解速率(DR)。本文从弱碱性抛光液入手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实现Co插塞抛光液国产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成果如下:1.针对国际上通用的Co酸性抛光液易腐蚀设备、碱性抛光液Co RR低等问题,研究不同p H值对Co RR和DR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确立了p H=8的弱碱性Co CMP技术路线。2.针对Co插塞平坦化中低Co RR和Co/liner以及高Co DR的问题,在固定p H=8的前提下,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胶体磨料、多羟多胺络合剂(FA/O II螯合剂)、氧化剂H2O2和腐蚀抑制剂TT-LYK对Co CMP的影响。得到抛光液的最优组分配比:3wt%纳米二氧化硅胶体磨料、20ml/L FA/O II螯合剂、5ml/L氧化剂H2O2和0.2wt%腐蚀抑制剂TT-LYK,提高了Co RR(~500nm/min)和Co/liner去除选择比(103:1),降低了Co DR(~0nm/min)。3.针对Co插塞去除机理不完善的问题,通过电化学实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检测,揭示了在Co CMP过程中可溶性Co-FA/O II的生成加速了Co的去除。4.针对抛光后Co表面质量差的问题,研究以物理吸附为主的腐蚀抑制剂TT-LYK对Co表面质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MF)对Co表面形貌进行分析,Co表面粗糙度可达0.423nm,为集成电路10nm及以下技术节点Co插塞CMP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粉煤灰和再生骨料掺入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其中粉煤灰以15%、25%、35%等量替代水泥,再生骨料以15%、30%、45%等量替代天然骨料,在固定水灰比0.45的情况
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是一种采用非接触方式,利用空间内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实现电能在不需要任何介质的情况下,进行跨越空间传输的技术。该技术近几
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缩写为SPP)是一种由于自由电子和电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电子疏密波,可以沿着金属和介质表面传播。SPP有很多优良的特性,如能突破传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的主要副产品,其产量巨大且呈逐年增长趋势。若不对粉煤灰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与破坏,同时也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提高粉
绒囊暂堵流体封堵后恢复产液,日产油量增加,日产液量和含水率下降,与其他暂堵流体封堵后产液恢复规律不同,评价方法也不相同。通过绒囊暂堵流体封堵后产油恢复规律的研究,可
利用微纳自卷曲技术制备出的半导体微米管具有天然的中空通道,其管壁光滑、尺寸可控性好,易于定位和构筑阵列,同时具备良好的光学、电学、机械等特性,这些使其在集成光学、微
国外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设备近几年有了突破进展,作者所在单位,花费巨资将其引进国内,并完成十余个项目,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施工和研究过程中,发现我国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理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会导致地表产生沉降,造成巨大财产损失。针对矿区沉降将带来严重灾害的问题,常用精密水准测量、GPS测量、全站仪测量等较为传统的方法进行地表沉降监测,此类方法虽然有着较高的精度,但是工作任务量大,离散点监测不能充分反映研究区内整体的沉降情况。本文主要采用水准测量和InSA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突出水准测量的高精度和InSAR范围广、整体性强的优点,能更好地反映矿区
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摇篮,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发源地。在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工人数量已超过50万人,占全国200万产业工人的1/4。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上
作为PM2.5、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来源之一,NO2对人类的健康、建筑物的外观和局部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在低温条件下实现低浓度NO2的快速检测,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而且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