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一直致力于现代化建设,紧跟时代步伐,与国际接轨,共享全球化盛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但让国人扬眉吐气,继续坚持改革与创新的政策规划;而且开启了国内外认识中国的窗口,极大提高了中古的国际影响力。然而,中国歌舞升平的繁荣经济背后,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文化危机,出现城市文明虚无化,乡村文明荒漠化等问题。“十二五规划”亦将文化发展提至战略位置,说明中国已经意识到文化发展的弱势及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根本上讲,中国社会是乡上社会,总过文化是乡村文化。国土资源部颁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办法》,进一步将焦点引至农村发展,即乡村文化的发展状态。本文主要研究农村社区发展与乡村文化网络的适应性问题与互动机制,即分析农村社区如何建设过程中考虑文化网络的作用机制,同时探讨农村社区建设对乡村文化网络的本质影响。本文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此部分主要阐述本文问题提出的背景,包括国际背景与国内背景以及导火索;相关内容研究综述,指国外研究综述中国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及方法,以文献研究法与定性分析法为主;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二部分,农村社区建设与乡村文化网络:核心概念及关系。通过界定农村社区、文化网络的概念,明确说明研究对象的核心内涵、特征和原则。其次,从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两个角度认知两者关系及作用机制。第三部分,乡村文化网络的变化考察。通过调查山东省内两个典型地区的社区,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农村组织、地方信仰和地方治理五个方面考察乡村文化网络的变化情况,并根据调查问卷、访谈等结果分析目前社区文化网络的现状及问题。的四部分,互动分析。首先追寻文化网络中乡村社区建设的历史踪迹,从四个历史阶段审视文化网络的影响及作用,得出农村社区建设离不开乡村文化网络的结论。其次分析农村社区建设对文化网络的本质影响分析。文章从农村村落状态、制度结构、文化价值结构三个方而阐述其影响状况。第五部分,结语。我们在乡村社会的改革一定要尊重乡村社会的文化传统,做到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乡村社会的改革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转型,但是这并不是单纯的传统的上崩瓦解和新型社会关系的建立这么一个简单而又粗暴的过程。我们应该渐进地、尊重传统地变革,避免张力过大带来的结构性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