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河流域旱涝演变与南北气候分界线变动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wor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淮河流域地处淮河流域中部,境内流域面积约为6.7万平方公里,占全淮河流域总面积约四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南北交通要塞,在全国经济、农业、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淮河亦是我国南北方的一条自然分界线,且我国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均等降水量线大致沿淮河和秦岭一线分布。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上,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区,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湿润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状况及下垫面条件等因素造就了淮河流域地区易旱易涝、旱涝交替、自然灾害频繁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淮河流域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逐渐显著和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旱涝灾害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也日趋严重,其发生的频率、致灾的强度和影响的范围也随之显著增长,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供水安全及生态安全,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研究旱涝灾害的成因及演变趋势,减少旱涝灾害带来的损失十分重要。研究南北气候分界线与区域旱涝格局演变的关系是从区域水循环及早涝灾害气候地理成因的角度揭示区域的旱涝灾害演变及格局规律情况。通过研究区域在丰、枯水期条件下的不同旱涝情景,结合历史灾情,分析南北气候分界线的变动与旱涝指标的关系,进一步阐释,气候分界线位置的南北推移对淮河流域旱涝灾害格局演变的影响。研究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旱涝旱灾风险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驱动机制,完善区域灾害动态预警机制,并提高区域旱涝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及防灾减灾能力,从而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保障区域粮食作物生产安全、促进水资源系统的合理分配利用。基于此,本文在建立区域旱涝综合指标的基础上,以区域早涝演变和南北气候分界线为演绎对象,从一般到具体,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选取研究区自1955-2013年的降水及温度等资料,算取区域站点的SPI、 SPEI、SAPI值作为旱涝评价指标,并结合实际旱涝情况分析比较了三种旱涝指标的优劣性,发现SPEI指数较其他两者更优,其包含降水与温度两种属性能更好的反映区域旱涝情况;2)通过历史数据和历史灾情,计算出了研究区内各个站点SPEI值。运用GIS空间模拟技术绘出区域旱涝演变图,分析了区域旱涝分布及近50年来的时空变动规律,初步构建了基于时空模拟的淮河流域区域旱涝演变模型,发现丰、枯水期旱涝格局基本相似,区域旱涝基本呈一定走势,沿淮河一线为主要灾情区域,严重旱涝多发、频发;3)结合历史数据,运用GIS空间模拟技术绘出区域南北气候分界线时段变动图,分析了区域南北气候分界线随时间变动规律,发现了等降水量线位置与积温线位置都在北纬32°至34°之间,对南北分界线纬度中心点位置进行时序分析,找出800mm等降水量线约以7-11a为一周期变动。结合图表数据分析区域南北气候分界线变动情况对区域旱涝演变的影响,分析了气候分界线和旱涝灾害变动情况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区域旱涝变化的影响,发现区域南北气候分界线的位置对区域旱涝格局有很大影响,800mmm等降水量线位置变动对区域旱涝格局影响尤为显著。800mm等降水量线纬度位置越高其区域发生涝灾则区域偏涝灾害,越低则区域出现旱灾的可能性更大;4)在成因分析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及太平洋涛动现象对南北分界线都有一定负影响,而东亚季风对南北分界线有一定的正影响,区域的旱涝情况也随之受到影响。通过上述研究提出了研究区域基于气候地理因素的旱涝灾害影响机制,进一步阐述了区域的气候地理条件对其旱涝格局的影响,并结合厄尔尼诺现象等气候环境影响拟出区域旱涝格局的演变趋势。为研究区域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围绕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抽样工作方法展开分析和论述,首先介绍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抽样的流程,然后分析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抽样需要注意的事项. 为了保证蔬菜的质量,需要对
目的观察口服降糖药物(OAD)联合甘精胰岛素对OAD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入选64例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的T2DM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阿替普酶溶栓在治疗前后的血流分级变化,及该治疗方法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在进行阿替普酶治疗前后24 h,进行闭塞或狭窄的大脑中动脉
目的探讨标准创伤大骨瓣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66例在我院神经外科行标准创伤大骨瓣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
母牛繁殖率是指母牛的受胎率或配种率,还有母牛产犊数量和犊牛成活率,和饲养管理技术因素.影响母牛繁殖效率的因素很多,但是其关键性作用的配种率和受胎率问题.在同等饲养管
牛肉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很美味,一直是市场上的宠儿,给肉牛养殖者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肉牛养殖中,应进行科学和精心的饲养及管理,为肉牛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肉牛健康生长。本文对肉牛的养殖与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  1、肉牛品种的选择与改良  肉牛的品种往往决定了养殖能否成功,是养殖者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一是要选择良种。良种肉牛的肉质佳,商品性好,而且增重快,不易感染疾病,有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