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文化三路向”说及其当代启示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xujuen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漱溟是新儒家学派的开山者,他以独特的视角提出了“文化三路向”说。他将儒家思想、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与佛教哲学相结合,以意欲为核心,提出了三种文化发展路向。“文化三路向”说产生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思想界正处于各种思想相互碰撞的繁荣时期,众多学者们沉浸在对“西学东渐”的反思关键期,热衷于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谋得一席之地。“文化三路向”说充分阐明了世界文化发展的最终趋势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从梁漱溟“文化三路向”说的形成条件、哲学依据,以及对当代社会现代化转换提出了一定的观点与看法。梁漱溟提出的“文化三路向”说以“意欲”为基础,详细地分析判断了中国、西方、印度三家文化的特点,即中国是“意欲调和、持中”,西方是“意欲向前”,印度是“意欲转身向后”。三大文化的发展中,中国文化才是世界文化的复兴。“文化三路向”观点提出的前提是梁漱溟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印度文化放在了世界文化的同一地位上进行区别和比较,这充分体现了梁漱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向性,以及他的民族气概。梁漱溟后期在“文化三路向”理论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个“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它是在“文化三路向”的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印度文化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世界文化循环论。通过对梁漱溟“文化三路向”思想的研究,我们应当充分理解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谋求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和谐发展,吸收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切元素,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将梁漱溟传统文化思想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相联系,为中华文化复兴不断创造可行性理论准备。
其他文献
“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 对于语文学科来讲, 语文教学的任务指向, 则是确定语文教学课型的标准. 这是语文教学工作者须先理清的. 从语文的定义、 内容
古语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意即一个为学生亲近和喜爱的教师,“其道”才容易被学生信赖和接受。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地理教师除了加强专业素养,更要注重观念的更
文章结合实例,分析了住宅规划前期精细化设计的要求,探讨了设计的相关要点,着重从规划总平、地下车库、示范区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总结一些实用方法,供读者参考。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提高藏语文教学效率,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互动的建构。根据集体动力理论和需要动机理论,采取教与学的互动学习方式,优化
问题解决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等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这一教育功能有别于传统应用题类型教学以及机械解
韦君宜,原名魏蓁一,1917年农历十月二十六日出生于北京,为家中长女。祖籍湖北建始。“君宜”是她1936年在《清华周刊》第45卷第1期上发表《哀鲁迅》一文时首用的笔名,抗战后
对于小学生,刚刚接触正规的教育,正式打基础的时候,作文的教学,是对其表达能力的初步建立,“立人”教学的出发点.作文是表达观点表达思想的途径.长久以来,虽然人们在不断努力
开放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努力构建由封闭、僵化、教条且缺乏活力的教学方式走向开放的课堂教学,以期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和创造性。本文对开放式课堂的特点、
传统数学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创造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则相对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呼唤,在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小学数学除渗透运用了上述各数学思想方法外,还渗透运用了转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