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结晶纤维素酶的嗜热菌鉴定和酶纯化及性质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l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性生物物质资源,微生物对它的降解、转化是自然界中碳素转化的主要环节。从嗜热菌中获得的纤维素降解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效率,能够在高温下分解纤维素、发酵糖类等,可为工业和生物工程提供许多利益;还可以是优质酶的来源和构建工程菌的基因源。 本实验室从云南腾冲热海温泉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出一株能够降解结晶纤维素(Avicel)的嗜热菌。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确立该菌的分类地位、研究其产结晶纤维素酶(Avicelase)的条件、并纯化该酶和进行酶学性质分析,以期为新酶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 1.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三个方面对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TC-1菌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7.0,能发酵利用Avicel、羧甲基纤维素(CMC)、木聚糖(Xylan)和葡萄糖(G1ucose),在分类地位上属于亚栖热菌属Meiothermus。亚栖热菌能够在40~70℃的温度范围内生存,很多菌株已经从中性或碱性pH的陆地温泉和高温发酵罐中分离出来,国内外还未见关于其产纤维素降解酶的研究。 2.产酶条件研究证明TC-1菌株具有降解Avicel的能力,能够在60℃条件下利用Avicel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CMC、:Xylan和GIucose都能不同程度地诱导其产生结晶纤维素酶,其中结晶纤维素诱导的酶比活力最高。产酶条件优化后,Avicelase的比活可以达到O.17 U/mg。酶定位实验确立了TC-1菌株产生的Avicelase属于胞外酶。 3.“两步培养法”进行发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TC-1菌株胞外Avicelase的酶量。发酵液经DEA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和HW-55F-Toyopearl分子筛层析后,得到9.15倍的最终提纯倍数和28.4%的收率。通过活性胶电泳和活性染色的鉴定,该酶分子量可以在99.7、124和142kDa之间变动:结合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该酶可能是多亚基大分子。酶亚基数目和大小的确定还需要设计新的实验验证。 4.酶学性质分析表明TC-1菌株的Avicelase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pH为6.O,在50~70℃和pH5.5~6.5之间酶活力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在其生长条件下所产Avicelase的酶活性和稳定性较好,具有作为工业发酵工程菌的可行性和开发高温酶的价值。TC-1菌株的胞外酶还具有降解其他木质类物质的酶活性,CMCase、Xylanase和Avicelase比活分别是O.803 U/mg、O.241 U/mg、0.110 U/mg,相对低的Avicelase活性可以通过菌种改造和发酵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长久以来,D型氨基酸被认为在高级进化的生物体中没有功能性作用,而只是通过整合进蛋白质多糖在低级进化的有机体中(如细菌中)发挥作用。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随着胶质细胞和神经元
双盾木属(Dipelta)隶属于忍冬科(Caprfoliaceae),是我国古特有属,属下有4个种:双盾木(D.foribunda)、优美双盾木(D.elegans),云南双盾木(D.yunnaensis)和文县双盾木(D.wenxianens
神经酰胺(ceramide)作为鞘脂类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参与细胞分化、增殖、信号转导、免疫、凋亡及衰老等重要生命活动,在食品、医药和化工(特别是高档护肤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技巧障碍,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和狭隘的兴趣。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通过家系分析,人们在孤
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强度可食性魔芋葡甘聚糖薄膜成膜基础研究》(批准号:29876017)和科技部财政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完全生物降解的魔芋葡甘聚糖包装膜的研
湿地开发和人类干扰使东方白鹳原始生境的不断缩小和丧失,已成为当前东方白鹳野生种群数量下降和威胁该种群灭绝的根本原因。因此,开展东方白鹳生境选择的系统研究将为该濒危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能源消费强度较高,能源形势非常紧张。因此,对于新型能源的开发,既是解决当今能源危机的必经途径,也是子孙后代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地球
为探索甜菜CMS的分子机理,提高CMS在甜菜杂种优势上的利用效率,本研究以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基于公共数据库(GenBank)中发表的相关甜菜基因组DNA序列,并参考其它作物CMS相关基因序列,采用同源序列克隆法,扩增了甜菜体内atp6、atpA、coxⅠ、coxⅡ、orf187、orf324和orf129七个与CMS性状可能相关的基因或片段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等分
水稻斑马叶是一种只在伤根和强光条件下,在水稻新叶片和叶鞘出现黄绿相间的叶色突变性状,该斑马叶性状为一对隐性核基因遗传,是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优良的标记性状,在杂交稻制种和种子纯度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水稻斑马叶突变体Oszb与R374杂交后代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的方法克隆斑马叶基因Oszb;利用克隆到的斑马叶候选基因构建Oszb-RNAi干扰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植物体遗传转
2005年5月至9月期间,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含量(蒸渗仪法)和不同灌溉频率(防渗池法)对半干旱地区(呼和浩特)冷季型草坪生理生态学特征的影响。测定指标包括蒸散量、叶片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