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霉素致慢性心衰模型的建立及β3-AR、PI3K、pAkt蛋白表达的意义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腹腔注射阿霉素(多柔比星)建立心衰大鼠模型,并探讨心衰大鼠心肌中β3-AR、PI3K、pAkt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将14只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6周)随机分为心衰组9只,对照组5只。心衰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多柔比星,剂量为1mg/kg;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周2次,共8周,给药结束后观察3周,监测大鼠一般情况、初体重、终体重、运动耐力、心脏重量、左心室肌最大厚度值、腹水量,测定大鼠血液中NT-pro BNP值,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值,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心肌β3-AR、PI3K、pAkt的蛋白表达,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衰模型构建成功,心衰组大鼠进食量逐渐减少、体重增长缓慢甚至减轻、脱毛、活力下降等情况;心衰组大鼠初体重较对照组大鼠相似(100.0(97.0,102.0)vs 102.0(96.0,104.0)g,P=0.639);心衰组大鼠终体重较对照组大鼠明显减轻(284.0(260.3,284.1)vs 357.5(342.6,368.1)g,P=0.003);心衰组大鼠停留在A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9(17,27)vs 36(33,46)秒,P=0.003);心衰组大鼠心脏重量较对照组大鼠减轻(0.8(0.8,1.0)vs 1.2(1.05,1.3)g,P=0.010);心衰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的心脏质量指数(0.0043(0.0040,0.0062)vs 0.0049(0.0039,0.0052),P=0.639);心衰组大鼠左心室肌最大厚度值较对照组大鼠减小(0.24(0.19,0.25)vs 0.43(0.40,0.46)cm,P=0.003);心衰组大鼠腹水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41(32,59)vs 2(2,5)ml,P=0.003)。心衰组大鼠血液中NT-pro BNP较对照组大鼠明显增高(心衰组和对照组NT-pro BNP的OD值(0.678(0.605,0.720)vs 0.620(0.618,0.650),P=0.03);心衰组大鼠腹腔内可见不凝固粉色腹水。心衰组大鼠血液中FT3含量与对照组大鼠相似(心衰与对照组FT3的OD值0.360(0.327,0.373)vs0.349(0.316,0.362),P=0.53)。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心衰组大鼠心肌β3-AR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大鼠明显升高(灰度值:0.884(0.818,1.048)vs 0.481(0.408,0.514),P=0.009),心衰组大鼠心肌PI3K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大鼠明显升高(灰度值:1.055(0.911,1.117)vs 0.426(0.348,0.488),P=0.008)。心衰组大鼠心肌pAkt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大鼠明显升高(灰度值:0.873(0.801,1.258)vs 0.242(0.182,0.382),P=0.008)。β3-AR与PI3K存在线性正相关,β3-AR与pAkt存在线性正相关。结论1.给予Wistar大鼠腹腔注射1mg/kg剂量的盐酸多柔比星,成功建立心衰大鼠模型。2.FT3值无增高,提示不支持多柔比星通过氧化应激方式损伤心肌细胞。3.心衰组大鼠心肌β3-AR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大鼠明显升高,提示β3-AR蛋白参与心衰恶化的过程。4.PI3K、pAkt与β3-AR均有线性正相关,提示心衰大鼠心肌细胞中β3-AR与PI3K/Akt通路间可能存在同向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II、III期腹膜反折线以上直肠癌病人术前放化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材料和方法2013.1.9-2014.12.31于我科初治512例局部晚期直肠癌病人中筛选出符合下述条件者进行分析:(1)初治前MRI检查示肿瘤下距肛缘至少7cm(腹膜反折线以上),若无盆腔MRI影像学上肿瘤位置信息,以直肠彩超为准,二者均无,则以肠镜所示肿瘤下缘病灶为依据;(2)临床诊断为T3/4和(或)N+(AJCC 7t
目的:本文研究胆管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NTS的表达及NTS与胆管细胞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NTS对胆管细胞癌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50例胆管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胆管组织NTS的表达情况,结果用阳性细胞百分比(PPC)表示。运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蛋白印迹法(WB)检测胆管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胆管组织NTS m RNA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影响Ⅳ期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并利用这些因素建立预后列线图。方法:使用SEER数据库回顾性2010-2015年间诊断为Ⅳ期结直肠癌且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共2599例。提取的信息包括患者人口统计学数据、病理学数据、治疗和随访数据。通过X-tile软件把肿瘤大小和转移淋巴结比率(lymph nodes metastasis ratio,LNR)两个连续性变量转变成分类
【目的】:胃癌作为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癌症中高居第二位,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胃癌具有发病率高、转移率高等特点,侵袭和转移是胃癌的主要致死因素,但是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转移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进一步探讨和研究胃癌侵袭和转移的信号传导机制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调节亚基相关蛋白3(CDK5RAP3,C53)的表达能够抑
第一部分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正常中晚孕胎盘弹性及影响因素目的探索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评估胎盘弹性的可行性,分析正常中晚孕期胎盘杨氏模量值(E)的影响因素,建立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由同一医师使用SWE测量224例20~40孕周正常妊娠的胎盘,分别在中央胎儿面、中央母体面、外周胎儿面和外周母体面四个部位进行检测,记录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最小值(Emin)及最大值(Emax),使用Kru
目的:t(6;11)(p21;q12)/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简称t(6;11)肾细胞癌)是2016年WHO肾肿瘤分类中新增的一种肾肿瘤亚型,临床罕见,目前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相关诊治经验尚且不足。本文旨在通过探讨t(6;11)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通过回顾我院诊治的1例被诊断为t(6;11)(p21;q12)/TFEB基因融合相
目的研究探讨骨强度几何力学指标评估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骨质疏松的价值;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骨强度的危险因素;探索2型糖尿病身体成分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强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研究。入选了342例T2DM患者,男性134例,女性208例。完善身体成分分析75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采集身
目的:1.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调适的多源性影响因素,初步构建压力对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调适作用的路径模型。2.对构建的养老机构老年人压力对心理调适作用的路径模型进行实证,深入探讨心理调适的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汉化韩版《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调适量表》,并进行中文版《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调适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通过前译、回译、专家委员会审查、预实验形成中文版《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调适量表》,运用内
牙外伤是儿童和青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上颌中切牙,其次为侧切牙。主要临床表现为牙齿折断或牙齿松动、移位、脱出,若外伤造成牙体组织缺损较多,可导致牙本质、牙髓暴露,严重时可继发恒牙的牙髓病及根尖周病。年轻恒牙外伤,可能导致牙根不能正常发育,甚至牙齿缺失,对儿童的牙齿排列、咬合以及生长发育均产生影响。牙外伤还常伴有牙齿支持骨组织损伤和面部软组织损伤,严重的外伤可引起瘢痕、感染和面部畸形等,影响面
目的:明确在穿支皮瓣术前定位中B-flow对比CDFI的优势及是否可以替代CEUS,构建B-flow检测皮瓣穿支的方法学,探讨这种方法的应用。方法:选取30例于本院接受皮瓣移植术的患者,术前分别用B-flow、B-flow增强、CDFI和CEUS四种模式检测皮瓣供区的穿支血管数目;并根据穿支血管的内径、走行、峰值流速、RI等指标选择最优穿支血管,再用四种模式检测最优穿支血管区域脂肪层内小血管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