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产品已经变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生命的产品已经和人的生活、行为联系并交织在一起。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已不再是物,而是出于对人的行为方式的洞察。行为方式,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采取的特定的动作或方式所形成的社会现象。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儿童,他们的生理发育还未成熟,心理发育更加稚嫩,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不同于成年人。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生理特征与心理特征。同时,各个阶段又相互联系,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发展的必备基础,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需要,周围的环境也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如果其中的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必然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儿童产品设计要考虑各个年龄阶段的行为方式与需求,要符合儿童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体现出对儿童的尊重和关爱。儿童是个体消费的依赖期,他们的消费决策在很大程度上由成人帮助完成。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很多儿童产品往往侧重于父母的需求而忽略了儿童的需要,这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儿童的行为方式与产品、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对儿童行为的研究是儿童产品设计的出发点同时也是终结点。儿童产品设计的造型要素包括形态、色彩、材料几个方面。儿童产品与儿童之间是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往往集中体现在儿童产品的形态之中。儿童产品的功能只有通过儿童的使用才能实现,而儿童能否适应,能否正确、有效地使用,取决于儿童产品本身是否匹配、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儿童产品的色彩设计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色彩处理的特殊性,不同时期的儿童有着不同的认知心理和审美特征,对色彩的感知度也是不同的。材料在儿童产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材料可以激发儿童不同的感受,材料的物理属性可以丰富儿童的视、触觉等知觉感受,而由材料派生而来的生理心理属性则可以培养儿童的精神感受和情感。同时,材料的安全性、环保性在儿童产品的使用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第二章在宏观分析行为方式的基础上,总结出儿童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并探讨了行为方式与产品设计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对儿童的行为方式进行微观分析,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行为特点、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进行剖析,探讨儿童的行为方式与产品设计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第五章总结出儿童产品的造型要素与设计原则,并归纳了儿童产品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分析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