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觉思维是日常生活中和科学创造活动中一种十分常见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是创造的源泉,它与分析思维共同作用促进人的创造力的提高。由于认识的不到位以及方法的欠缺,现实的教育活动关注的更多的一直是学生分析思维的培养,对于他们的直觉思维则无情地予以否定和压制,导致学生的学习具有依赖性,想象力极其匮乏,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因而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孩子们的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获得平衡的发展。教材是而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依然是教学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工具,然而教材的编制尽管已有百年历史,却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基于此,本论文尝试将直觉思维融入教材呈现方式中,使教材形成一种“文本——思维融合”的新面貌,让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以及良好的思维方式。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方面,首次从教材呈现方式的角度研究培养直觉思维的方法,突破了以往直觉思维培养方法研究的零散、不系统的研究现状,凭借教材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教材呈现方式的改变必将会对提高直觉思维起到实际、有效的作用;另一方面,首次从直觉思维的角度结合相关理论构建教材呈现方式的框架,对于教材编写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新的教材呈现方式可以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理论研究法,借鉴直觉思维的相关理论对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人教版教材呈现方式进行研究,分析这三套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的理论构建基于直觉思维的教材呈现方式框架,并据此提出教材呈现方式的优化策略。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如下:第一部分,包括引言和第一章基于直觉思维的教材呈现方式界定。本部分提出本论文研究的问题,阐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陈述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简要介绍直觉思维以及基于直觉思维的教材呈现方式。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基于直觉思维的教材呈现方式案例分析。本部分主要从直觉思维的角度对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的人教版教材呈现方式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案例分析。第三部分,包括第三章基于直觉思维的教材呈现方式框架构建。本部分是全文核心,重在构建基于直觉思维的教材呈现方式的框架,主要探讨了基于直觉思维的教材呈现方式的理论依据、要遵循的原则、双重导向、以及教育价值,为下文做铺垫。第四部分,包括第四章基于直觉思维的教材呈现方式优化策略及结语。本部分主要是在前文构建的框架基础上提出基于直觉思维的教材呈现方式优化策略。最后,对全文进行回顾,并表达了笔者作此研究的美好愿望,指出本论文研究不够圆满之处,还需要后续研究的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