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在创新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如创新投入持续增加,研发条件显著改善,创新产出量质齐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体系日渐完善,创新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但与此同时,我国创新仍面临诸多瓶颈,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都较为薄弱,因此作为富有原创性和冒险性的探索式创新可能成为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探索式创新能力虽然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不过由于技术路径依赖的客观趋向以及传统价值理念的根植性特征,企业创新转型还面临较大困难。同时,虽然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都是企业维持竞争力的驱动手段,但在动态的技术环境和巨变的市场需求下,具有渐进性和保守性特征的利用式创新仅能在短期内获得成功,而具有较高风险的探索式创新更能从各种不确定性中识别机会,帮助企业获得长期的发展效应。尽管以前有关于探索式创新及组织双元创新相关的研究,但对其前因的探讨尚存不足,企业原始创新的黑箱仍待进一步挖掘。创业导向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导向和文化,包含创新性、先动性和风险承担性等特征,是形成创新创业的充分条件,可能会对探索式创新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两者的关系目前还鲜有研究涉及。基于战略创业理论、资源基础观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本研究以创业导向为解释变量,以探索式创新为被解释变量,并引入网络能力(包括外部网络能力和内部网络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来详细探讨创业导向对探索式创新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同时,根据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境,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对企业的行为和能力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导致不同的创业结果。因此引入政策感知(包括政策易用性感知和政策实用性感知)作为调节变量来探讨在不同水平的政策感知下创业导向对企业内外部网络能力的不同效应。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学者经过检验的成熟量表来对创业导向、网络能力、探索式创新及政策感知等变量进行测量,并编制了完整问卷,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综合收集原始数据,最终获得248份有效问卷。在此基础上利用文本分析、因子分析、信效度分析、结构方程模型、重复自抽样(Bootstrap)和多元回归分析等实证方法对测量模型和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其一,创业导向与内外部网络能力均会对探索式创新起到正向推动作用;其二,创业导向对内外部网络网络能力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三,内外部网络能力在创业导向与探索式创新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四,政策易用性感知正向调节创业导向与内外部网络能力之间的关系,政策实用性感知正向调节创业导向与外部网络能力之间的关系,但在创业导向与内部网络能力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以导向(价值取向)—能力—结果的逻辑构建研究框架拓展了战略创业理论的研究内容,从认知的视角揭示了创业导向、网络能力与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关系机理,对企业战略导向的培育、探索式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企业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