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通过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推动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对于推进自主创新、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有着积极作用。在我国,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科技创新需要金融创新提供保障,金融的稳健发展也需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给予支撑,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对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技金融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就研究现状而言,“科技金融”一词主要是在实践中应用,国内学者虽然从科技金融的主要内涵、相关机制创新、科技与金融的互动作用等方面展开了一些研究,但目前尚未形成被广泛接受的明确定义。本文基于以往研究对科技金融进行了重新界定,将科技金融的内涵理解为科技产业与金融业的协同集聚,并在此基础上相互融合所形成的一种体系或业态。此外,现有针对科技金融体系的研究大多采用定性或是半定量的研究方式,缺乏科学严谨的论证过程,而在构建科技金融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本研究主旨在于,聚焦中国当前科技金融实践的现实基础,对科技产业与金融业的协同发展机理深入剖析,并尝试运用2004-201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进行检验:一方面探讨影响科技产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研究科技与金融的协同发展对地区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借助Krugman[1]以及Venables[2]的分析框架,从产业集聚的视点出发,研究科技产业与金融业的协同集聚,并且创新性地构建科技金融协同集聚指数,作为衡量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通过文献回顾、机理分析、指标测度和实证分析探究科技产业与金融业的协同集聚。在理论分析中,借鉴垂直关联模型的分析思路,尝试性地运用数理模型推导出科技金融协同集聚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从产业关联、知识外溢、制度因素和空间互动共四个视角进行解释分析,提出综合猜想并加以论证。在实证检验中,利用2004-201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首先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了影响科技金融协同集聚的相关因素,与前文的理论模型相互印证;其次,构建了科技金融协同集聚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联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实证分析了科技金融协同集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效应;最后又通过计量回归进一步验证了科技金融协同集聚对科技产业和金融业发展的促进关系。研究发现:(1)科技产业与金融业的前后向关联、知识外溢、制度因素以及空间互动都会对科技金融的协同集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它们各自对科技金融协同集聚的影响程度会有差异,其中政府政策等制度因素对科技金融协同集聚的影响程度最大;(2)银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协同集聚指标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最高,其次是保险业-高新技术产业协同集聚指标,及其他金融活动-高新技术产业协同集聚指标,与地区经济增长关联效应相对较不明显的是证券业-高新技术产业协同集聚指标。(3)科技金融协同集聚会显著促进科技产业以及金融业的发展,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科技金融协同集聚指数每提高1.0%,人均科技产业增加值会提高3.3%,而人均金融业增加值会提高1.8%。本研究从产业协同集聚的视角分析科技与金融协同发展的作用,一方面深化了科技金融的内涵,有助于把握科技金融发展趋势、加深认识科技金融体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便于对比反映地区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水平、优化地区对科技金融的投入和提升我国地区科技金融的运行效率,并最终为地区发展科技金融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建议。当然,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需要在未来研究中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