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旅游产业政策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为例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9230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全域旅游的号召下,沙漠旅游这种新颖的旅游方式逐渐被“解锁”,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可与接受,从而成为我国西北部地区特有的一种旅游形式,沙漠旅游从此变得不再陌生与遥远。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西北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沙漠旅游作为旅游界的“后起之秀”各方面都还不是很成熟,这就使得沙漠的利用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而对于一些身处沙漠边缘的西北小城而言,如何利用好独特的沙漠旅游资源将成为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被誉为“沙漠之乡”的阿拉善,虽拥有天然的沙漠旅游资源,但由于政府产业政策制定实施不完善,再加上沙漠旅游的季节特殊性,以至于最具代表性的沙漠旅游产业——越野e族英雄会未能实现规划的预期,对于带动本地区农牧民就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都仅起到甚微的效果。本文从沙漠旅游产业政策的概念界定出发,对政策实施相互调适模型、政策实施理论模型和政治系统理论在阿拉善盟沙漠旅游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运用加以分析阐述,总结出阿拉善英雄会产业政策实施的基本情况。通过分析得出,阿拉善英雄会目前面临政府代建项目资金收回难度大、政府政策缺乏对当地服务业长久性带动发展机制、政策落实过程中缺乏监管保障以及旅游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同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沙漠旅游产业政策制定实施的相关文献研究,借鉴阿联酋迪拜、以色列等国以及国内一些城市在该方面政策实施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前阿拉善的政策实施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可以有效提高本地产业政策实施的对策建议,其中包括:完善沙漠旅游产业政策实施的配套政策,优化沙漠旅游产业政策实施环境,推进沙漠旅游产业政策舆论引导和提高政府政策实施人员素质。
其他文献
传统书院作为中唐至晚清时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时过境迁,由于村镇空心化、书院年久失修等原因,再加之新文化运动以来学校的兴起,传统书院已失去了往日的功能作用。但是,传统书院自身独有的文化气息依然是当今社会所珍视的资源。在国家倡导文化振兴的背景下,书院的修复与空间更新无疑对传统文化的复兴起到激发新生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借助自身环境设计专业的有力条件,探讨传统书院空间更新的可
资产支持票据(Asset-Backed Notes,简称“ABN”)是在结构化模式下发行的一种证券化融资工具。其主要发行目的是为了让企业通过资产支持获得融资,收益基于基础资产的现金流来支付,支付模式一般采取定期还本付息方式。它具有资产证券化的结构特性,是可供非金融企业运用的一种创新型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在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盘活存量以及降杠杆等方面可以产生积极意义。2012年,银行间市场推出相关指引为
太阳风‐磁层能量耦合包括太阳风的物质和能量进入地球磁层‐电离层系统并耗散在此系统中以及磁层电离层的物质和能量逃逸两个方面,作为磁暴和亚暴等地球空间环境扰动的源,一直是日地空间物理领域中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太阳风能量注入磁层和电离层的过程中必定首先冲击到磁层顶,因此对于磁层顶能量传输的研究对耦合系统中的能量传输、分布和耗散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而且其作为研究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能量耦合问题的基础无疑是
在非目的语国家学习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学习兴趣是众多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韩国初中零起点汉语课堂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密切相关,将游戏教学法引入课堂,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论文将韩国初中零起点汉语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实证性调查和访谈探究游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我们认为,游戏教学法以学习动机理论、情感过滤假说等为理论基础,做到了
在二语和多语领域中,大量研究致力于探明双语者和多语者的词汇通达究竟是选择性的还是非选择性的。以往的研究广泛使用同源词研究二语者的词汇通达;研究发现,同源词既可以促进二语的词汇识别,也可以促进一语的词汇识别,支持了非选择性通达的观点。然而,目前对三语者的研究较少,结果也不一致,尤其是关注后学语言如何影响先学语言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论文研究了二语—三语同源词是如何影响不平衡三语者识别孤立的二语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学习者书面语产出性词汇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前人对词汇丰富性、词汇与写作的关系、词汇的广度与深度知识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已有的研究大多为横向研究或使用大规模问卷研究,得出的教学建议往往不够细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语言习得过程的动态变化。Larsen-Freeman将动态系统理论引入第二语言领域,为第二语言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动态系统理论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能够
现阶段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不断提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我国的住房建设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的各个角落,建筑安全对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目前,房屋建筑质量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在住宅建设中,提高建筑性能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建筑业在最近几年的发展日新月异,各式各样的高楼拔地而起,但人类建筑史中依然没有摆脱长期困扰我们的建筑渗漏问题。建筑物的渗漏现象
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迈过50%大关,即将进入60%的增长放缓阶段,中国的城市发展由增量转向存量,作为城市规划最重要的规划之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也面临着重要的转型。传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愈发暴露出实施难、落地难、随意修改等问题,“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表征越发凸显。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供给事关民生,论文从公共物品供给的视角来研究分析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供给不足的原因,并希望可以提出对传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供给的改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km×1km空间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2016-2018年MODIS云量产品,2016-2018年气象站云量、日照百分率和日照时数的站点数据,结合起伏地形下可照时数的分布式模型,实现了研究区日照时数的网格化模拟,并绘制出2016-2018年1km×1km空间分辨率的日照时数年平均和四季的平均日总量空间分布图。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首先将研究区2
全球化与城市化对空间景观的重构在不断冲击地方本身的文化。空间景观作为一种可识别的文化符号,被不断地运用于城市的建设与更新当中。城市规划设计者通过重塑空间景观来实现其对于城市的想象,公众又在解读空间景观符号意义的过程中重构对于城市的理解。人在与空间景观这样频繁的交互中建构与地方的情感联结,这样的情感联结对于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聚焦于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空间景观,探讨其与人们建构地方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