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视角下的高校精神教育初探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了课程视角下的高校精神教育。   “精神教育”是旨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的总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当代西方人精神生活的混乱和迷惘,西方教育领域主张通过实施“精神教育”来促进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人面临的当代精神危机和教育的价值取向偏差表明,借鉴和吸收当代西方的精神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优秀成果,在充分了解精神教育的内容、目标、设计和实施等问题的基础上,对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精神教育进行初步探讨,有利于解决我国当前大学生精神现状和教育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通过课程教学,将精神教育与学校的课程结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下教育研究和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当前在课程教学中实施精神教育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以米勒为代表的教育学家倡导精神教育与学科课程的全面融合,而以赖特为代表的教育学者则提倡设置一门精神教育学学科课程。通过对这两种观点实施的现实可能性和存在的难点分析,有助于在学校教育中更好地了解和实施精神教育。总的说来,要真正实现精神教育,不只是教育学家、教师和学生单个人的事,而是需要整个人类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实现当代人的精神健康和心灵幸福是精神教育的希望,也是精神教育的最终目标和归宿。
其他文献
高校自主选拔录取,俗称“自主招生”,是国家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的新型人才选拔方案。自主招生政策出台的背景决定了它肩负着打造多元评价体系、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帮助扩大双向
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评价”一词首次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使用。本文从对评价和教育评价的再认识出发,结合课程改革的背景,提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写作评价研究。目前
本文采用本体论意义上的信息、信息量、编码、解码概念,从信息过程的视角,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二种过程与机制——信息论的过程与机制,信息的物理实现过程与机制;把研究方法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土著民及少数民族也开始呼吁对本民族教育的自治权。加拿大印第安人作为本国的第一民族,长期以来为争取教育自治权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而“印第
2012年5月6日,由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组织的“2012年煤炭企业财苑论坛”在河南郑州召开。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总会计师赵海龙参加论坛并致欢迎辞。中国煤炭 May 6, 2012, organi
本研究把一种在组织内被证明能有效改变个体的社会心理和行为、能有效增加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机会的辅导(mentoring)策略引入失业人员干预领域,旨在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和心理支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电化学腐蚀、盐雾腐蚀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实验分析手段研究ZnAl2、AlSi12和AlSiNi钎料的铝/钢钎焊接头耐腐蚀性.实验表明,母材和钎缝耐腐蚀性由强至弱
盛名天龙rn2006年10月15日上午8时,雄伟庄严的首都人民大会堂前方道路上,声势浩大的2006北京马拉松比赛将从这里起步.
高考是国家的一次选拔性考试,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在复习过程中如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显得特别重要。只有以教材、大纲、考纲为基础,在复习时抓住要领,才能达到
期刊
听觉分流的研究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问题之一。研究者们围绕听觉分流的形成是否需要注意参与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至今尚未达成共识。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对立的假设,即形成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