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流式深海水体序列采样机理与设计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iu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海热液、冷泉活动以及其他底层水体在研究海底地质活动、极端环境独有生态系统、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研究者在采样纯度、样品气体组分保存能力、序列采样能力等方面对深海水体的采样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已开发了多种多样的水体采样装置,这些采样装置虽然通常在某一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但是深海的环境十分恶劣,现有的许多采样装置不能很好地满足上述的需求。
  本文以通流式深海水体序列采样机理为研究对象,以较高的采样纯度、较强的样品气体组分保存能力、灵活的序列采样能力为设计目标。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通流式序列采样机理的采样通道形式以及配套的工作模式,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立式与卧式两种通流采水器设计方案。对通流式采样中目标样品与预充纯水之间的液-液高效驱替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运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立式采样腔的采样腔形状、采样速度、密度差以及卧式采样腔的入口位置、采样腔形状、倾斜度等因素的作用。针对立式方案与卧式方案,本文分别设计了一种拨盘拨杆机构与不完全锥齿轮机构,能够对多个采样通道进行高效控制的序列触发。基于本文研究的高效驱替机理与序列触发机构设计,开展了两套通流式深海水体序列采样原理样机研制工作,并分别进行了触发机构的动作试验,采样通道的密封性试验以及驱替性能试验以验证机理研究与设计方案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通过以上工作,可以得到:
  采用通流式的采样通道形式与配套工作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采样速度,减少死区残液、交叉污染,有助于样品的纯度的提高。合理地利用目标样品与预充纯水的密度差可以提高驱替的效果,在立式与卧式两类采样腔的设计中都应尽量将重液的入口布置在下方,出口布置在上方,则在低速时,可以产生明显的分层现象,从而提高驱替的效率。在高速时,密度差以及出入口位置等因素对驱替性能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对于喷发速度较慢的热液、冷泉口,或者密度与纯水差异较大的样品,应使用低速的采样速度,不仅有助于避免杂质的混入从而有效提高样品的纯度,还有助于加强驱替过程中的分层现象,提高驱替效率。而其他情况下都可以使用较高的采样速度,缩短采样作业流程。卧式因为总体结构紧凑,有条件选用更大的高径比,驱替性能较优。拨盘拨杆机构结构简单,安装要求较低,同时启动与脱离较为平缓,最高仅需要约3倍球阀阻力矩的电机输入力矩,但电机需要双端输出,所需力矩有一定波动,入口、出口球阀各需要一套触发机构,配套带传动机构体积较大。不完全锥齿轮机构传动比稳定,机构简单,一套机构即可同时控制入口球阀与出口球阀的开闭,但对加工和安装要求较高,由于省去了减速机构,需要最高8倍球阀阻力矩的电机输入力矩,电机只需单端输出。两套样机的成功研制与试验证明触发机构可以顺利动作,采样通道具有千米级的密封能力,驱替所需时间满足实用需求。总体上,卧式方案在精简结构大大缩小整体体积的同时,在触发机构与驱替性能上略优于立式方案。
  综上所述,本文对通流式序列采样机理的研究可以很好地指导采样装置的设计,根据本文的设计方案所试制的两套原理样机,在避免吸入周围外界海水,抑制序列采样中的交叉污染,提高采样纯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具备10MPa级别的气密能力,且具有四条通道的序列采样能力。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成果为深海水体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海上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的机率近年来节节攀升,而对于这些会对海洋造成危害的化学品被统称为危险有毒物质(Hazards andNoxiousSubstances,HNS)。目前对于海上漂浮无色泄漏区域的检测分割方法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运输量大的化学品多呈无色透明状且具有毒性,在可见光图像中与背景水体的差异细微,同时波浪、耀斑、以及光照不均等使得水体背景复杂,难以使用传统分割算法提取泄漏区域。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多种水体环境下漂浮无色化学品区域的紫外(Ultraviolet, UV)图像与RGB图像的目标特征
随着异向介质和变换光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人们对操纵电磁波与声波有了更深的认识。然而,当前的新型电磁/声调控方法正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场旋转器是变换光学的重要应用之一,但是基于非均匀坐标变换的设计方法会为场旋转器引入非均匀的电磁参数,不便于实际加工制备。一些电磁参数得到简化的场旋转器被提出,但是由于阻抗不匹配使得这类电磁参数简化的器件性能有所下降。此外,全息成像技术因其具有完整记录并重建场波信息的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自然界和传统材料能够提供的声学物理性质是有限的,大多数声学全息成像的实现依赖于包含大量有
成像光谱技术能够进行目标识别与物质鉴别,广泛应用于地质资源勘探、大气及水体监测、食品分析等领域。本文受“色盲伪装”动物视觉特征启发,提出通过色差模糊成像获得光谱图像立方体,主要研究了多种光谱图像复原方法。
  首先,阐述了课题应用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国内外成像光谱技术研究现状,概述本文研究内容。
  然后,介绍了本文色差模糊系统设计的仿生灵感来源,仿真计算了视觉图像,分析了色差模糊成因,并仿真验证了基于点扩散函数解卷积复原光谱图像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搭建了色差模糊成像系统,通过系统控制
交通作为我国的基础设施,与经济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智能交通网络中,车联网是交通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行的效率。船联网则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也成为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船联网中的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e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也为航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车联网和船联网处于无线通信的开放网路中,而且都存在着很多数据共享信息和身份隐私信息,因此这些信
高分辨率调频连续波(FMCW, 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毫米波多输入多输出(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雷达系统具有分辨率高、可全天候工作及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在水面无人艇自主航行、海面目标探测、智能驾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伴随雷达系统分辨率的不断提升,信号传输带宽成倍增加、数据处理量庞大、硬件设计复杂、实时性低等问题将凸显,给高分辨率FMCW毫米波MIMO雷达的应用带来诸多挑战。因此,研究开发FMC
石油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的工业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动力燃料,随着工业的发展,石油的需求日益增长,先进的钻井自动化技术也不断被应用于钻井作业中。随钻测量(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 MWD)系统的特点是能够在复杂的钻井过程中,实时地将钻头状态、地层参数、钻井参数等信息传输到地面。在随钻测量系统中,井底钻铤上采用摆动式剪切阀来控制泥浆流通截面积来产生连续压力波,压力波经泥浆信道向上传输,传输的过程中压力波幅值会随距离呈指数衰减,同时由于反射等现象会产生频率选择性衰减。泥浆信号会淹没在噪
随着科技工业的发展,设备仪器精密度的提高,对振动控制的要求也愈来越高。复合橡胶隔振作为隔振中的重要方法,它同时具有高强度与高阻尼的性能,既满足了实际工程的强度要求又可以有效降低共振峰值,适用范围广,耐久性好,是目前理想的隔振降噪选择。为探究复合橡胶隔振板的隔振性能及影响因素,本文重点考虑橡胶层数、橡胶厚度与橡胶阻尼比三个因素,研究它们对橡胶隔振板隔振性能的影响。
  本文首先将实际问题简化为单自由度阻尼受迫振动系统,使用Matlab作出单自由度系统在简谐激振力下的阻尼受迫振动及其复频率响应图像,重点
海上风能现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且随着近海风能资源区的消耗,深海风能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现已获得多国关注。然而,海上漂浮式风力机目前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存在较多工程与技术难题。它在工作中不仅会同时受到风浪载荷的侵袭,而且漂浮式支撑系统还会给风力机带来额外的运动自由度,进而在塔筒叶片等关键部位产生更大的结构载荷。减小漂浮式风力机的结构载荷是深海风能走向产业化的首要解决问题,也是目前全球风电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海上漂浮式风力机为研究对象,结合调谐液柱阻尼器(TLCD)结构振动控制方法,研究TLC
定位技术是智能机器人进行自主作业的基础和关键。机器人可以通过轮式编码器、激光雷达、摄像头、GPS、IMU等传感器获取自身运动信息或周围环境信息来完成自主定位。单一的传感器不可避免会存在测量误差,而多源信息融合能减少误差,更准确地估计出自身的运动状态,提高自主定位的稳定性。
  早期传感器的信息融合定位算法主要通过滤波实现,主要的滤波方法有EKF,UKF,粒子滤波器等,其在单线激光等约束较少的情况下表现良好。融合视觉信息的定位算法存在多帧共视或者回环等多帧关联约束,但是由于滤波仅考虑相连上一帧的约束,
海底圆管是深海石油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海流作用下可能产生的涡激振动是圆管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流体力学软件OpenFOAM研究低雷诺数下近壁圆管的涡激振动特性,探究间隙比和质量系数对涡激振动特性的影响,以揭示近壁圆管涡激振动的机理。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
  首先,对雷诺数为150,质量系数为2和10的孤立圆管以及雷诺数在5000~15000范围内的近壁圆管涡激振动进行二维数值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已发表论文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相对误差在4%以内,表明本计算方法合理,结果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