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旅行——西方诗学术语在中国的传播与嬗变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b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选的三个概念: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是西方二十世纪的关键性概念,它们在八十年代传入中国后随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本文首先对这几种理论在西方语境下的含义进行了考察和分析,随后总结这些概念在中国传播的经过,同时分析了中国学者在运用这些理论进行思考和批评的情况,指出如果以西方语境下的概念内涵为参照系,将中国学者对概念的使用视为一种变体,那么这正是赛义德笔下所描述的“理论旅行”的结果。研究这几个词的源起含义及语义的流变和增减有助于正本清源,有助于揭示这些关键词在翻译的过程中是如何构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社会体制转型和深入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阶层出现了新的分化,大批较少占有各种资源的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等弱势群体共同构成了“底层”这一特
AIM: To clarify the significanc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in peritoneal metastasis from gastric cancer, using the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 MK
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整合本土的、外来的思想文化资源,是重新书写“中国形象”的必要条件,建构当今中国文化价值体系需要借鉴中国传统的和西方的文化资源。在梳理中国美学思想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上半期开始,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给中国人的精神领域带来了猛烈的冲击,商品拜物教和消费主义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粗鄙的功利意识很快成为大众精神生活的主
考察中国先锋文学历时性一面,既要重视它之所以产生的外部文化环境,还要注意其文体偏至的叙事差异。先锋文学1980年代风生水起,与其中短篇小说形式实验探索的集中面向不无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