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伴奏合唱《嘎达—远去的鸿雁》中蒙古族风格音乐特征体现及艺术处理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jz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伴奏合唱《嘎达——远去的鸿雁》是内蒙古作曲家李世相先生创作的清唱剧《嘎达梅林》当中的一首,本文主要针对无伴奏合唱《嘎达——远去的鸿雁》中蒙古族风格音乐特征的体现以及艺术处理进行分析。无伴奏合唱《嘎达——远去的鸿雁》是以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悲壮的英雄故事作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其体裁来源于西方,但作曲家的创作使得中西方的两种文化结合,展现出了一副全新的画面,作品当中还出现了以中国传统调式与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作为旋律,西方经典和声进行点缀的创作方式。曲中最为具有特色的就是将长调与合唱进行有机融合,这种做法营造出了蒙古族传统音乐艺术形式“潮林道”的音乐效果,但却又不乏新意。在对无伴奏合唱《嘎达——远去的鸿雁》进行了一定的音乐本体分析之后,笔者在此基础之上浅谈个人对无伴奏合唱《嘎达——远去的鸿雁》蒙古族风格音乐的艺术处理,在此陈述过程当中,结合了笔者在合唱指挥的实践过程当中所发掘的一些观点,其中主要以“听”、“感”、“寻”为基础进行架构的,一名优秀的合唱指挥一定是对音乐有着一定的理解,并且对于音乐中的情感与内涵是能够以语言陈述的方式描述出来的,这样才能够让合唱队员更加快速、深刻的理解音乐,其具体体现为本文中所提到的“画面”的带入,在“语境”中感受音乐。
其他文献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表现方法及笔墨程式,而“目识心记”这一传统的写生方法,在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创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识心记”法是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中的重要方法,在历代传承下来的山水画作品中,不难看出古代艺术家都是运用“目识心记”法来进行写生创作。在当下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中,往往会忽略了这一传统写生方法的运用,而更为人所擅长的却是运用对景写
资产作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生产资料,是集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生产力的评估至关重要,一个企业一定时期资产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个企业的生产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慢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遍布世界各地,以温带、亚热带、寒
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困难、远期复发率及死亡率较高是其特点。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临床上使
随着中韩两国的交流日渐频繁,也掀起了两国人民学习对方国家语言的热潮。但是,在汉韩语言学习中,比起单纯的发音、词汇以及语法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了解在实际情境下正确高效地
目的比较马来酸桂哌齐特及前列地尔联合纤溶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继发血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就诊的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继发血栓患者,随机分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网民人数持续增长,网络新应用层出不穷,网络舆论影响力持续提升。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手机网民规模达6.9
先秦古琴曲歌辞是我国音乐史和诗歌史上十分特别的一种作品,古琴曲及其歌辞一般会寄托于圣人之名,其内容也充满故事性,很多琴曲歌辞会找到现实中的故事原型。琴曲歌辞的这些特点
<正>二、流浪者钢琴特性音型的贯通性分析1、流浪者形象及"钢琴特性音型"的形成和流浪者旋律素材一样,流浪者钢琴特性音型同样在《流浪者之歌》(D489)中得以确定。该作品与和
2018年对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北京新发地”)来说值得铭记。1988年成立至今,30年初心不改,始终致力于保障首都农产品供应。30年厚积薄发,走进新时代,力求更稳更实地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