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状冷凝初始液滴形成机理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628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蒸汽在过冷表面进行滴状冷凝时的初始液滴形成机理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证明滴状冷凝初始液滴的生成机理,本文以能与热水(冷凝液)反应的镁表面作为冷凝表面,在实验中通过控制过冷度和冷凝时间而实现蒸汽在镁表面的初始冷凝,然后应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分析冷凝前后试件表面化学成分的变化,用于推断蒸汽的初始冷凝状态是核状还是薄膜状。本文首先通过称重法测定镁与热水的反应速率,从而得出该反应的活化能Ea=75.24KJ/mol,指前系数A=3.05×10~7。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可以计算出镁与热水在各个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反应速率计算结果表明,在几秒钟的反应时间内镁表面上所形成的氧元素含量水平足以在电子探针及扫描电镜上检测出来,从而说明镁作水蒸汽的冷凝表面以记录初始凝液形成状态是可行的。以机械抛光和磁控溅射两种方法制备镁表面,原子力显微镜的检测结果表明,机械抛光表面粗糙度在微米级,磁控溅射所得镁膜表面平均粗糙度为23nm左右。通过电子探针检测磁控溅射镁膜厚度为21μm,这说明衬底完全被镁覆盖。所以磁控溅射法制备的镁膜适宜作为本实验用的冷凝表面,并能满足冷凝实验后电子探针面扫描的要求。初始冷凝实验中,通过控制过冷度和冷凝时间而实现镁表面初始冷凝液核的形成,然后利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初始冷凝后镁表面上氧元素的含量随着过冷度和冷凝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氧元素在表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而且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两种方法所检测的得结果基本吻合,充分说明了本研究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即凝液与镁表面反应所留下的痕迹能真实的反应初始凝液的形成状态。利用反应动力学推算出的初始液滴所占面积与电子探针的检测结果也吻合良好。因此,本研究的结果一致表明,初始凝液只在部分区域、而不是在整个冷凝表面形成,即滴状冷凝初始液滴形成的机理符合固定成核中心假说。
其他文献
<正>《劳动合同法》实施已近一年,这对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起了很大作用。
激励机制是指激励主体根据自己的目标刺激客体采取某种经济行为与否的机制。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由于股东与经营者的分离,使股东和经营者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的目标不一致,上
本文是作者撰写《中国移民史》过程中对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归纳和总结。文献研究仍是中国移民史研究的主要手段,其来源包括:官方史籍的记载、其他古籍中的记载、家(族)谱、地方
回顾了香稻育种的发展概况,综述了香稻种质资源及其分布;香味的化学成分及其测定方法;香味性状的遗传研究及育种研究方向的探索。旨在为我国优质稻米的育种与生产提供理论参
<正>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工商一体,以京津沪卷烟工业为主,多元化、集约化的央企。拥有卷烟制造及烟草储运、印刷、材料等配套工业,并涉足物流、酒店等行业。集团
研究活性碳纤维负载钴酞菁(CoPc-ACF)对4-硝基苯酚(4-NP)的吸附特性,并从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角度探讨CoPc-ACF对4-NP的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4-NP在CoPc-ACF上的吸附遵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以笔者参与建设的国家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长湘高速公路工程
文章试图引入哲学上“主体性”的概念 ,通过对大学组织系统的分析 ,从结构、功能、要素三个维度上区分了大学组织系统内部的“主体性”事物与“非主体性”事物 ,认为 :学院处
<正>郭广昌董事长强调:"一个国家和民族,仅仅有经济上的强大实力是不够的,只有经济和文化同时复兴,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复兴。"复星国际(简称复星)是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公司,包
对影响苯乙腈合成过程的反应釜温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模型,提出了一种复合式控制方案——神经网络模糊PID控制算法。该控制方案用于反应釜温度的控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