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猪源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四价灭活苗的初步研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猪链球菌病病原在河南省的血清群分布及流行规律,本研究首先从河南省17个地市的临床病例中分离到113株猪源链球菌,结合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及血清学反应等对其进行了分群鉴定。结果表明其形态、染色、培养特征及理化特性符合链球菌的特点,具有α或β溶血以及γ溶血,生化试验结果不一致:均发酵葡萄糖、乳糖、蕈糖,不发酵菊糖、不分解淀粉,在PH9.6肉汤中均不生长。发酵分解甘露醇、山梨醇、水杨苷、七叶苷因菌株而异。根据乳胶凝集试验结果初步认为: C群3株,占总分离株的2.7%;D群19株,占总分离株的16.8%;没有A,B,F,G群;其他为未定群.针对猪种链球菌谷氨酸脱氢酶(gdh)基因进行PCR扩增,得到猪种链球菌阳性菌株16株,占分离菌的14.2%。通过对分离的流行菌株药敏试验得知:绝大部分菌株对头孢三嗪、氨苄西林、青霉素、万古霉素、新生霉素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红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链霉素耐药。多数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三重、四重和十重耐药的猪源链球菌各有6株,各占分离株的5.6%(6/108);五重和九重耐药的猪源链球菌各有16株,各占分离株的14.8%(16/108);六重耐药的猪源链球菌有17株,占分离株的15.7%(17/108);七重和八重耐药的猪源链球菌各有18株,各占分离株的16.7%(18/108);十一重耐药的猪源链球菌有3株,占分离株的2.7%(3/108);对所有检测药物均敏感的的菌株不存在。为更好了解河南省猪场猪链球菌2型的感染情况,应用猪链球菌血清2型抗原,采用平板凝集法测定1609份来自河南省17个地市87家猪场的血清样品。结果显示,河南省各地区猪链球菌2型血清抗体猪场阳性率为83.33%~100%,阳性猪场数占被检猪场总数的95.40%(83/87);抗体阳性猪群中个体阳性率为2.5~100%,阳性率≥50%的猪场数占检出阳性场总数的81.93%(68/83)。所有被检样品的平均阳性率达到50.96%(820/1609)。在河南省区域性猪源链球菌流行株分离鉴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小鼠最小致死量(MLD)的测定,筛选4株致病力强、免疫原性好的菌株作为疫苗株,包括兰氏C群1株,兰氏D群1株,猪链球菌血清2型1株,粪肠球菌的1株,制备氢氧化铝胶苗。小鼠攻毒试验表明,研制的四价苗免疫保护率高达100%。
其他文献
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常常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世界各地的养禽业。   禽流感的爆发能使肉鸡养殖业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也与肉鸡的生长特点有直接关系。
为探索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种群动态与高温的关系,研究了不同温度(30、34、38、42、46℃)、不同处理时间(1、2、5、8h)对棉蚜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处理时间条件下,棉
禽波氏杆菌病是由禽波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禽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对禽波氏杆菌某些生物学特性已有比较详细的研究,但是在其血清分型方面仍少有研究,各血清型之间有无交叉感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数量不断增多,导致畜禽疫病日趋复杂,这不仅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且有相当一部分动物疫
本试验通过对选用的各菌株生物性能的测定和对比,筛选出了具有高生物活性的菌种,并将高生物活性菌种中具有协同作用的菌株互相配伍组合,确定了其最佳组合、最佳接种比例和生
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其分布广,危害大,动物沙门氏菌是世界各地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及一些饲料抗生素添加剂的使用,使沙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偶蹄兽动物疫病,该病的发生可对经济及对外贸
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因其抗菌谱广、性质稳定、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广泛等优点,是目前畜牧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磺胺类抗生素。在养殖生产上,磺胺间甲氧
肉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ibial dyschondroplasia,TD)是一种以生长板无血管化和无矿化为特征的重要家禽胫跗骨疾病。它主要引起软骨细胞的异常分化和家禽的跛行,从而降低动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