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针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左侧太冲穴前后HRV各项指标的改变,探讨针刺太冲穴对脑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运用太冲穴治疗脑梗死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在符合纳入标准的前提下,随机选取30例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门诊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男患18例,女患12例,平均年龄58.3±7.85岁,平均病程47.07±14.81天。针刺受试者左侧太冲穴,使用medilog(?)AR12动态心电记录仪分别记录进针前(第Omin时)、进针时(第5min时)、进针后5min(第1 Omin时)、行针时(第15min时)、行针后5min(第20min时)、出针时(第25min时)和出针后5min(第30min时)的各项 HRV 指标,包括 SDNN、RMSSD、PNN50、ULF、ULF%、LF、HF、LF%、HF%以及LF/HF。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平均心率与针刺左侧太冲穴前相比降低,行针时p<0.01,出针时p<0.05;2.LF与针刺左侧太冲穴前相比降低,所有时间均p<0.01;3.HF与针刺左侧太冲穴前相比降低,所有时间均p<0.01;4.LF%与针刺左侧太冲穴前相比降低,出针时p<0.05,其余时间点p<0.01;5.HF%与针刺左侧太冲穴前相比降低,所有时间均p<0.01;6.LF/HF与针刺左侧太冲穴前相比,行针后5min、出针时、出针后的数值降低,p<0.01,进针时的数值升高,p<0.05;7.ULF与针刺左侧太冲穴前相比升高,进针时、出针后p<0.05,行针时p<0.01;8.ULF%与针刺左侧太冲穴前相比升高,所有时间均p<0.01;9.SDNN、RMSSD、PNN50与针刺左侧太冲穴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针刺太冲穴可以使脑梗死患者交感神经张力降低;2.针刺太冲穴可以使脑梗死患者迷走神经张力降低;3.针刺太冲穴可以调整脑梗死患者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均衡性,主要效应为使其向迷走神经占优的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