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葡萄糖对苹果根区碳周转与根系构型及氮代谢的调控效应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优势苹果产区多为丘陵和山地,土壤有机质(SOM)含量低,清耕制及有机肥投入不足加剧了有机质矿化,土壤有机碳(SOC)长期入不敷出、质量呈下降趋势,严重损害果园生产力。外源添碳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思路。提高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利于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进而增强植株生理功能,实现苹果优质、高效生产。然而,关于外源碳与根区土壤碳库周转及果树根系生长之间的调控机制仍未清晰阐释。因此,本研究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以小分子葡萄糖为目标碳源,研究低碳土壤供给葡萄糖后目标碳在活性碳库组分的动态变化及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明确低碳土壤背景下根系拓扑结构和氮代谢对响应葡萄糖和生长素互作的关系模式,探明根系呼吸对外源葡萄糖影响植株光合同化产物累积的响应,揭示低碳土壤供给葡萄糖对苹果根系生长及构型的调控机理,为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13C-葡萄糖脉冲标记和土壤灭菌试验,表明葡萄糖添加量和土壤灭菌对活性碳库组分含量影响不同。外源添加500%微生物量碳(MBC)量葡萄糖土壤活性碳库组分含量高于添加100%MBC量,灭菌和未灭菌土壤添加500%MBC量葡萄糖活性碳库组分平均比对照(添加蒸馏水)提高了48.4%和35.3%。SOC、MB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均在7 d达到峰值,随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在整个取样期间葡萄糖碳残留率逐渐降低,相同水平葡萄糖添加量灭菌土壤残留率高于未灭菌土壤。无论土壤是否灭菌,外源添加葡萄糖比对照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灭菌与未灭菌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相似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在灭菌土壤中显著增加。葡萄糖的添加优化了根区养分条件,提高了根系活力、形态结构和生物量。添加高水平葡萄糖增加了根系中硝态氮(NO3--N)和亚硝态氮含量(NO2--N),降低了铵态氮(NH4+-N)含量,提高了氮代谢关键酶活及其基因表达量,促进了根系对氮素的同化和向氨基酸的转化。2.通过‘寒富’苹果根区添加葡萄糖(3 g·kg-1,约500%MBC量葡萄糖)和土壤灭菌试验,表明外源添加葡萄糖(Glu)和灭菌土壤添加葡萄糖(SS+Glu)根系活力分别平均高于对照(添加蒸馏水)44.1%和36.8%,峰值均出现在处理后15 d。Glu和SS+Glu增加了根系中不同形态氮素含量。Glu使根系中NO3--N和NO2--N的含量平均增加了33.1%和30.1%,显著提高了根系中氮代谢同化酶和转氨酶活性。此外,Glu处理下‘寒富’苹果株高、总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分别提高了19.7%、17.7%和26.6%,差异显著。因此,500%MBC量葡萄糖提高低碳沙质土壤中根系活力、改善氮代谢吸收过程进而利于株高的增加和干物质的累积。3.通过研究葡萄糖和吲哚乙酸互作对‘寒富’苹果根系构型、氮代谢和光合的影响试验,表明外源添加葡萄糖(500%MBC量葡萄糖,G)、吲哚乙酸(I)及生长素抑制剂(TIBA,T)对参与根系生长发育、生长素运输和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不同。G、I和G+I显著提高了根系侧根发育基因(SHY2、LBD11和ALF4)、生长素合成(TAA1、YUCCA8和TAR2)和转运(PIN1、LAX2和AUX1)基因的表达量,增加了根系内源生长素含量,进而改善根系构型,增加分枝结构使根系趋向于二分枝型。同时,G、I和G+I加速了根系氮代谢循环过程,提高了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增加了无机态氮转化为有机态氮,利于光合性能的提高及生物量的积累。然而,T增加了生长素合成基因的表达却减弱了运输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生长素循环受损导致根系内源含量下降,降低了根系生长发育和氮代谢过程。G+T与T相比通过增加生长素合成和运输基因表达提高了生长素含量,有效地减缓因TIBA引起根系不利生长的现象。此外,外源添加葡萄糖(G、G+I和G+T)也可以改善根区养分含量,增加微生物活性。以上说明葡萄糖和/或吲哚乙酸促进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能力,提高了更多的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并为叶片光合作用制造更多有机物,进而增加了植株的生物量,以葡萄糖和吲哚乙酸组合效果为佳。4.叶面喷肥是生产上重要的农艺措施,用于缓解土壤养分条件欠缺阻碍根系对养分吸收。通过向低碳土壤中‘寒富’苹果叶面喷施葡萄糖试验,表明在植株迅速生长期连续喷施5 d葡萄糖(10 mmol·L-1)显著增加了气孔的开放、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提高了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同时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也有所增加。此外,喷施葡萄糖后叶片抗氧化系统增强,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和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升高,碳氮代谢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活性增加,产生更多的光合碳向地下运输,为根系呼吸提供了能量和底物,进而提高了根系呼吸速率和活力,利于根系氮素循环和形态结构的改变。
其他文献
鲜切山药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方便特性,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然而在鲜切山药的生产、加工及贮藏过程中,会出现冷链断链的情况,当温度高于15℃时,鲜切山药会发生黄变现象,降低了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及商品的经济价值。目前,关于鲜切山药的黄变机制尚不明确,限制了相关防控技术的开发。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索了鲜切山药的黄变机制及防控技术,取得了如下进展:转录组结合蛋白组筛选鲜切山药黄变前后的关键代谢途
学位
牛乳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是人类重要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同时,牛乳也是引起食物过敏的8大类过敏原之一,而牛乳蛋白是引起牛乳过敏反应的重要物质。牛乳中致敏蛋白高达30多种,其中α-乳白蛋白(α-LA)、β-乳球蛋白(β-LG)、α-酪蛋白(α-CN)和β-酪蛋白(β-CN)因含量较高且过敏表位众多被列为牛乳主要过敏蛋白。研究表明,约有0.5-7.5%的成人和1.5-8.0%的婴幼儿及儿童会
学位
牛乳蛋白常与食品中其他组分共存于同一体系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非共价相互作用。相互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食品组分的功能性质和生物活性,对功能性乳基料的开发及扩展食品组分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糖醇类化合物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具有积极的影响。但目前尚未有研究从非共价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其作用机制。因此,本研究以木糖醇(Xylitol,XY)、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ite
学位
PHB是石化基塑料的绿色替代品,一种可降解的3-羟基烷酸酯,不同聚合度展现出不同的应用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菌果聚糖(Levan)是一种天然的果糖聚合物,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益生元多糖,而且还具有抗肿瘤、糖尿病和免疫刺激等生物活性。但是,目前低生产性能制约了PHB和Levan的商业量化生产。有必要构建一座精细化调控的细胞工厂以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产率,而且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的利用也值得注意。代谢工
学位
在过去的30年里,直立穗型超级稻在提高本国北方粳稻产量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水稻育种工作中被广泛应用。由直立穗型主效基因(dense and erect panicle 1)控制的直立穗(erect panicle)表型是超级稻的典型特征。尽管超级稻在促进北方粳稻产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相比于日系优质水稻品种而言其食用品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育种家对稻米品质的关注度日趋升高。如何确
学位
<正>为提高工作面单产,方便巷道布置,降低巷道掘进率,减少工作面搬家倒面次数,简化生产系统,减少工作面回采时采煤机斜切进刀等辅助时间,以提升现代化煤矿生产效率,减少矿井资源损失,实现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中国煤科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基于多年的技术积累,自主创新研制了运输能力3 000 t/h、最大铺设长度480 m的超长工作面智能刮板输送机。其中,SGZ1100/3×1600中双链刮板输送机
期刊
土壤盐渍化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威胁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和粮食安全。农田系统多样性的提高(如间作)有助于改善土壤状况和提高目标作物环境适应性,其中根际微生物在农业系统土壤生物化学循环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耐盐较强且有较高产量潜力的花生品种(花育25)和高粱品种(辽杂15)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正常(N)和0.25%盐胁迫(S)土壤条件下设置花生单作(SP)和花生/高粱间作(IP)进
学位
CO2浓度增加和水分亏缺是当今全球气候变化中两大热点问题。耕地占陆地生态系统的40%,其中30%的耕地为农田,农田生态系统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水、碳平衡具有重要贡献。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年际变化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长期趋势和驱动机制仍不确定。在雨养农业中,蒸散(evapotranspiration,ET)是影响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全球气候变化改变了大气需求和土壤水分对蒸散的作用,需进一步
学位
磷肥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生产中,但在施用年的肥料利用效率仅为10%~30%。磷肥的大量施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浪费磷资源,还可能增加环境污染。减少磷肥投入,提高作物磷效率是实现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前人已在选育磷高效品种和优化磷肥管理措施方面开展大量的研究,但有关水稻高产磷高效根系特性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大田试验为主,根盒试验为辅,综合采用农学、植物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
学位
维管束作为输导组织在植物生长、水分运输、营养物质转运及茎秆机械强度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数目、大小及功能直接影响水稻籽粒灌浆效率和产量的高低。本研究以来自于3k种质资源的440份材料为供试材料,利用4.8Mb高质量SNP标记对水稻流、库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解析水稻流、库的遗传基础,挖掘并克隆影响流、库相关性状基因。研究结果对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培育流畅的超高产水稻品种具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