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语商务交际中的语码转换调查与分析 ——以赴新加坡工作的中国大陆人员为研究对象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新关系日益密切,大量的国人选择赴新加坡工作。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和中国的语言文化背景、言语表达方式等有较大差异,刚从中国大陆赴新工作的国人需要适应工作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大量语码转换的交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形成语言沟通问题。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这一现象在新加坡社会工作和人际交往时,是很普遍的,对提高人际沟通效率及增进人际关系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赴新加坡的务工人员大多属于服务业和零售业,因此本文的商务交际特指服务业和零售业领域的交际。虽然长期工作和生活在新加坡的中国人士商务交际时语码转换的现象很明显,但是是否会因为教育背景、年龄和工作领域等因素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语码转换特征,这是本文需要调查清楚的问题。本文从汉语国际教育的的角度出发,主要对长期在新加坡工作和生活的中国人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探讨这一群体的中文与英文、马来文、方言的语码转换现象。本文分析语料的收集方式以访谈录音为主,问卷调查为辅。观察和收集的分析材料主要是访谈对象在和华人或外族人进行商务交谈时(包括购买商品或推销产品)所使用到的语码转换现象。此外,我们还对其中100名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他们的这些语码转换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在查阅文献基础上,选择和分析所收集的材料中具有代表性的商务交际场景。了解新加坡以华语为主的商务交际中句间和句内两种不同的语码转换类型;结合调查对象的交际语料,进一步分析造成这些语码转换现象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最后从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顺应”角度,探讨和分析了这些语码转换现象在领域场合、转换形式和转换功能方面的规律和特点。分析指出,语言交际中语码转换是对语言以及社会文化规则的顺应,是一种交流策略,可以帮助赴新工作的国人更快地融入新加坡社会,解决语言文化交流中出现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翻译报告以笔者所进行的《培养模型思维》模拟汉译项目为基础,探讨了该书的汉译难点以及策略。在笔者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该文本含有大量的名词化现象,如何处理名词化现象的汉译成为笔者最大的困难。本报告所探讨的名词化现象翻译难点主要分为三大层面:词汇层面,短语层面以及句子层面。其中词汇层面分为:(1)动词名词化的翻译难点;(2)形容词名词化的翻译难点;短语层面为:(1)隐性动宾关系的名词化短语翻译难点;(
我国城乡结合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存在较多“留守青少年”等问题,同时青少年犯罪问题相对城市中心地区更为常见且复杂。社区矫正作为我国新兴的非监禁式刑罚手段在城乡结合部的发展也相对滞后。同时,城乡结合部居民的文化素质相对主城区较低,因此城乡结合部的社会力量在参与青少年社区矫正过程中也困难重重。本研究基于福州市长乐区城乡结合部的特殊地域特征,结合社会资本、社会资源与社会支持理论,通过查阅相关文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农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并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2018年2月颁布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正式拉开农村环境整治的序幕。本文依据国家—社会分析框架与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关中地区Y村环境整治过程的实地调查以及对该村庄环境整治主体的深度访谈,详细分析了在国家—社会情境中,基层政府、村干部、村民三方参与
本口译实践报告基于作者对“国史通鉴”栏目的模拟汉英交传。该篇材料中诸多用典是译者在进行交传时遇到的最大难点。中国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将用典分为成语和典故,基于此本报告将难点进一步分为两类:一是在成语翻译中,隐含意义难以快速准确传达。二是在典故翻译中,其文化背景信息难以恰当处理。当代法国翻译理论家达妮卡·塞莱丝柯维奇(Danica Seleskovitch)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释意理论,对口译及其
本笔译报告所选材料为恩古吉·瓦·提安哥的自传《造梦者的诞生:一个作家的觉醒》前三章。该文本属于文学作品,语言生动,情感丰沛。笔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在译文中再现后置定语的深层表意功能。英语后置定语在构成上比汉语后置定语更加多样化,使用也更加广泛,加之英语后置定语在文学作品中的表意功能更加丰富并常常隐含于深层语法结构中,因此给笔者的翻译造成了较大困难。根据后置定语的具体表意功能,笔者将本
这次毕业设计创作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将传统坐椅素材和青花装饰艺术结合在一起,尝试将家具元素与现代青花装饰相结合,用正方形构图绘制一个生活场景,不再是单一的花鸟构图;运用青花分水技法将浓淡不一的钴蓝色块把画面的节奏和虚实关系表现出来。通过在图书馆查阅有关传统家具的资料,在这些理论和图片等知识的累积下,有助于本人在作品的创作实践中表现除画面表层以外所赋予的思想内涵。本篇论文主要探讨的是以陶瓷为主要创作
本报告选择企业家和专家之间以“一带一路战略、新机遇、新发展”为主题的圆桌会议发言作为模拟汉英交替传译的材料。该会议旨在提升“一带一路”沿线新兴企业的竞争力,并邀请多位成功企业家与观众分享他们的发展经验和商机。在该模拟的汉英交替传译中,发言人在发言过程中冗余相对频发,虽总体不影响说话人意义传递,但给现场译员带来了一定的口译表述困难。此次口译项目实践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正是源发于此,主要涉及语义和语境两个
中国典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文化发展。它既是中国人民生活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传承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闲情偶寄》是中国典籍中的灿烂瑰宝,如何将书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有效准确地译入目的语文化,使目的语读者进一步理解并接受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文化语境理论为指导,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探讨和论述了《闲情偶寄》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在翻译过程中,本文
本项目文本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16年12月2日出席南华早报中国年会时所作的演讲“当东方遇见西方”,本口译项目对此进行了模拟汉英同声传译,并就口译过程中的难点与应对策略撰写本口译报告。该演讲有多处语义缺省的现象。语义缺省是一种特殊的省略现象,在形式上表现为语义空位。语义缺省现象在中文演讲中十分常见,因为中文是具有弹性的语言,演讲者可用较为经济的语言高效地产出语义。但是对于英语听众来说,
日本作家井上靖自1949年获得第22届芥川龙之介文学奖后,辞去大阪每日新闻报社工作,专心写作,成为日本文坛的流行作家。在中国,井上靖的作品,如《敦煌》等历史小说深受读者喜爱,井上本人曾作为日本访华代表团的一员于1957年10月到访中国,其后担任中日文化交流协会的顾问,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日两国文化等方面交流作出贡献。同时,井上靖本人也曾在抗日战争期间作为侵华日军的一员来到中国华北。在井上本人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