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溶剂热中无机含氧酸盐微纳米材料的化学制备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eibei1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探索在二元溶剂热的条件下合成磷酸盐纳米材料和钼酸盐微尺度材料,并对所制备的微纳米材料进行了鉴定和表征,对它们的生长过程也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总结如下:1.溶剂热条件下BiPO4纳米材料的制备。以Bi(NO3)3和NaH2PO4为原料,在无表面活性剂或者高分子聚合物辅助的情况下,通过溶剂热途径制备了尺寸在100-150 nm之间的六方相纳米茧和直径在50-150 nm之间,长度范围为0.5-1.0μm之间的单斜相纳米棒,并研究了随着时间的变化六方相纳米茧到单斜相纳米棒的转化过程,在水热条件下我们也发现了相同的相转化过程,并伴随着纳米棒到八面体状微晶的形貌转化。此外,我们还讨论了甘油和水的溶剂比对产品形貌的影响。对所得的六方相纳米茧和单斜相纳米棒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2.溶剂热条件下三维CaMoO4茧状微结构和SrMoO4花生状微结构的制备。以CaCl2 ,SrCl2和Na2MoO4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方法合成了平均直径是500 nm,平均长度是1.5μm的钼酸钙茧状微结构和直径大约是500 nm,长度大约在1.5μm的钼酸锶花生状微结构,在他们的生长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一个熟化-分裂-定向组装的过程。并且我们还讨论了溶剂比和反应物浓度比对最终产物的影响。对它们的荧光性质也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其他文献
自从1981年Iwahara报道了钙钛矿型固体氧化物SrCeO3基陶瓷具有良好的质子导电性以来,很多高温质子陶瓷相继被发现。这类高温质子导体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材料,在固体氧化物燃料
基于共轭聚合物的高效化学传感器的发展仍旧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兴趣话题。聚双炔及其衍生物(PDAs)具有交替的双键三键骨架结构,在环境温度、溶剂、溶液的离子强度等发生改变时,可以产生肉眼清晰可见的蓝红颜色变化。因此有关聚双炔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也做了相关研究:首先,我们合成了含偶氮苯基团的双炔衍生物,并研究了薄膜聚合行为及光学性质。发现含偶氮苯基团的聚双炔薄膜具有可逆的热致色变性质和
据AMMA和ARTPRICE合出的《2018年度艺术市场报告》,2018年中国艺术拍卖市场的整体流拍率从2017年的64%降至54%,虽与艺术品市场较发达的美国为22%、英国为29%、法国为40%仍存在较大
期刊
在上海市中心的西北隅,有一个普通的街道——华阳路街道。历史上这里主要是劳动群众居住区,棚户占了住宅的70%,经济条件较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华阳路街道以改革求发展,面貌
金纳米颗粒独特的物理、化学、光、电、催化性能,使其成为构建化学、生物传感器的重要材料。金纳米颗粒可直接合成且稳定性强,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在与配体结合时,金纳米颗粒提供了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近些年的研究中,金纳米颗粒做为传感元素,被广泛应用于检测金属离子,小分子,蛋白质,核酸,恶性肿瘤细胞等。叶酸,N-{[(2-氨基-4-羟基-6蝶啶)甲氨基]苯甲酰基}-L-谷氨酸,为水溶性维生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增了“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的写字要求.有些教师认为,一年级上学期,几乎每一个生字都离不开教
惰性碳氢键(inert C-H bond)的活化是近年来化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热门方向之一,从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出发通过惰性化学键活化,可以合成高附加值有机化合物,大大提高合成效率和原子经济性。但是,传统的均相C-H键活化反应面临着催化剂难以回收、需要复杂昂贵配体、反应条件严苛(无水无氧)、使用添加剂、依赖有毒易燃有机溶剂和重金属残留等问题。而非均相催化剂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并为潜在的工业化应用
荧光光谱法是研究分子构象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法,能提供反映分子的成键和结构情况的多个物理参数。紫外吸收光谱法是一种直接检测物质结构变化的工具。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具有非破坏性和非侵入性,能在分子水平上现场检测溶液中化学或生物反应过程,获得反应过程中物种变化的信息。本论文运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和现场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研究了白藜芦醇以及白藜芦醇苷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白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光谱凭借其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准确率较高、低损耗等优势,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分析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确定分子结构和描述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检测各种分子等领域。随着SERS光谱技术最近不断地发展,提高了SERS检测的灵敏度和应用领域,SERS光谱技术在化学、生物化学与生理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