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人口迁移和经济正处在一个较为关键的时期,出现了很多值得注意的现象。目前东部部分大城市提出人口过多,并作出限制人口的政策举措;中西部地区面临大量的空心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沿海城市出现用工荒的情况;中西部新兴城市快速发展。这些现象同时存在,显示了中国正处在一个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劳动力是经济的重要要素,在人口自然出生率普遍较低的时代,人口迁移构成了劳动力空间布局变化的重要方式。人口迁移会通过改变劳动力分布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同时经济因素也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在空间集聚上有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人口—经济—空间”相互之间关系的研究是研究当前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方面。本文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总体情况和空间特征,包含以人口迁移的地域、性别、年龄、原因等为指征的人口迁移总体情况以及以人口净迁移率为指标显示的迁移空间差异。同时在空间特征上还研究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集聚性。二是以净迁移率作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指标,以人均GDP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对省际人口迁移的空间差异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三是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构建截面模型和面板模型对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如下:第一,主要迁入地和迁出地格局固化,但呈现减速的情况。从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格局来看,中国1996年至2015年的人口迁移的主要迁入地一直为以京津、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的东部沿海地区,迁出地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经济相对欠发达但人均资源较为紧张的省份,这一趋势长期没有改变,但是主要迁入地的净迁移率正保持平稳并有下降趋势。第二,人口迁移交叉地带有分化趋势,部分城市有望形成新的人口增长极。在整体大的迁移格局不变的情况下,部分中西部城市具有较高的人口迁移率,有望随着城市化进程同时发展成新的人口迁入增长极。虽然这些城市的辐射地区也同时受到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全国性城市群的吸引,呈现交叉过渡、双向吸引的情势,但这部分城市对其辐射区人口同时有较强的吸引作用。因此加强对这些城市人口迁入因素的培育,有助于这些城市群的进一步发育,从而形成相对均衡的全国城市群格局。第三,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和集聚性。通过对人口净迁移率和人均GDP的Moran’s I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分析,两个指标都具有明显的地域集聚性和相关性,人口净迁移率高值集聚的地方也是人均GDP高值集聚的地方。从人口净迁移率的空间集聚情况来看,人口净迁移率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第四,人口净迁移率和经济增长彼此起正向促进作用。从理论和实证进行分析,人口净迁移率和经济增长彼此都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搭建人口迁移和经济增长的模型,显示人均劳动力收入和人口净迁移率呈正相关关系。后续用上述理论模型搭建面板模型并利用2000年至2015年国家统计局人口迁移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显示人均资本和净迁移率均对该地区的劳动力人均收入均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且统计结果显著。第五,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差异、收入差异、物价指数、社会保障和房价。一是人均GDP、人均工资等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因素对人口净迁移起正向的促进作用;二是距离对两地之间的人口迁移起反向推动作用;三是房价对人口迁移呈现正向关系;四是社会保障对人口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五是物价指数对人口迁移有反向作用。本文根据上述结论做出以下政策建议:1.重要人口迁入地加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升人口承载能力和质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2.重要人口迁出地科学布局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妥善安排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合理对接区域中心城市;3.后发城镇化地区加强人口迁入要素建设,协调人口和经济的集聚,促进人口就近迁移;4.加强全国社会保障统筹,平衡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社会问题;5.完善相关制度,为劳动力自由流动创造条件,促进人口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