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xploration into Mental Process of Translation in the Framework of Cognitive Metaphor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gl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以隐喻性认知理论为视角,对翻译思维过程进行的一次较系统性探索。   现代隐喻理论也已不再把研究重心放在其修辞功能上,而是将隐喻看作一种概念现象来探讨其工作机制。当代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不仅是两种不同语言体系之间的形式转换,更是译者积极的主体思维认知过程。由于同属思维活动,隐喻和翻译在字面意义、相关范畴、映射、工作机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基于二者的相似性,本文针对翻译中认知过程研究长期被忽视的现状,运用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两大重要理论框架--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来探索翻译的认知思维过程。旨在为翻译认知过程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模式,并对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对翻译思维过程的阐释力进行检验。   本文将翻译划分为三类:相同认知联系共享同一组织框架;同一组织框架传达不同认知联系以及不同组织框架传达不同认知联系。同时探讨了它们各自适用的概念整合网络类型。不论哪种网络结构都属于本文的四空间整合模式,因而翻译的认知过程被赋予了一个统一的框架。最后,作者重新考察了翻译研究中长期存在的几个争论焦点,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矛盾在隐喻式翻译理论的应用下得以解决。   通过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机制分析,本文认为:两大隐喻认知理论在翻译思维过程的探索中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对翻译研究有着重大意义。翻译理论与隐喻性认知理论的结合为各自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新的空间,并且对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也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在这个暑假中,不少读者同学们都有前往编辑部探班的想法.7月底,杂志的忠实读者“LazyFly”趁着来北京旅游的机会带着自己的妈妈来到了编辑部做客.不过可惜的是,“LazyFly”虽
不用演员,无需特效,通过细致地布光,用玩具模型就能拍出好莱坞大片风格的照片。Q最初的拍摄想法是怎么来的?怎样想到模仿电影海报来拍?A我的想法可能就是想突破。每次拍些类
我觉得只要你不是麻木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活,只要你每天都在思考,你会想明白一些事情,你也会困惑,这两方面加在一起,就是你自己的表达方式。你要宣泄一些东西。  宗宁  1984年生于内蒙古,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现工作、生活于北京。除了摄影,宗宁还将自己对艺术圈的感触写进侦探小说,说成相声,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艺术。  我的父亲是北京人,知青,插队到的内蒙古。我母亲就是当地的一个蒙古
主要介绍了一种具有自动寻线、智能避障、智能测距、捡拾硬币、声光报警、数字显示等功能的智能救援机器人的设计。该机器人以直流电机及其控制电路为整个系统的驱动部分,选
近年来,尽管女性运动员在体育竞技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其在体育媒介中却并未获得公平的对待。目前国内外对英语体育新闻中性别定型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内容分析法,很
模糊语言作为一种颇具魅力的语言现象和语用策略,客观、广泛地存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所表达的概念是没有明确外延的概念,即所谓的“模糊概念”。人们对模糊现象的关注与
新闻是人们了解世界一种方式。人们通过新闻可以知道很多国内外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事情。该研究关注的是报纸上新闻报道。新闻话语反映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它承载了意识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有关语言习得的理论也层出不穷。在这多元化研究理论
语码转换作为不同语言接触的一种自然结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引起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如今已然成为语言研究的重点。大量的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语码转换做了细致研究。根
斯珀伯和威尔逊于1986年发表著作《关联性:交际与认知》,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其交际过程以明示性为向导,于新、旧信息之间进行,同时交际者动态的认知语境不断地在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