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典礼演讲的评价分析——以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为例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er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早由詹姆斯·马丁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评价理论,也被称为评价系统,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种发展。该理论主要研究语篇中的评价资源,探究人们使用何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从而建立或加强与读者或听者之间的联系。它包括三个子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毕业典礼演讲是公共演讲的一种类型,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尽管许多学者曾以政治演讲为着眼点对公共演讲进行过研究,但是毕业典礼演讲并没有像政治演讲那样受到广泛的关注,从评价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的就更为少见。  本论文选取了哈佛大学近几年内倍受欢迎的四篇毕业典礼演讲,结合运用评价理论,从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不同的方面对毕业演说进行评价性分析,旨在探讨演说者偏好使用哪些评价资源来实现语篇的交际功能,实现与听者的交流。本论文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数据和表格,归纳总结出毕业典礼演讲的评价特征。  在“态度”系统的分析过程中,毕业典礼演讲的特殊情况使得“情感”资源所占比例远高于“判读”和“鉴赏”资源。激励与鼓舞是毕业典礼演讲的又一特点,因此“判断”系统中的“能力”与“韧性”资源频繁出现。  在“级差”系统的分析过程中,演讲者为更好地强调其观点的重要性和严重性而采用了大量的“语势”资源。此外,毕业典礼演讲的劝说的功能使得演讲中使用较多的“强势”资源。  在“介入”方面,“对话紧缩”资源的频繁出现很好的增强了演讲的说服力。此外,“引发”资源中的情态词的大量使用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间的距离并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希望本论文的研究可以帮助读者更透彻地了解毕业典礼演讲语篇的独特的特征,从而对公共演讲的阅读和教学起到一定的教学指导意义。与此同时,这一研究也促进了评价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为评价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随着儿童观的改变,儿童文学渐渐从鲜有人问津变成受到关注。然而,众多研究讨论的是国外优秀儿童文学的译入,我国优秀作品的译出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将以《青铜葵花
被誉为“群经之首”的易经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开创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渊源。它的巨大魅力和影响至今仍渗入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独特的文本结构和语言的
颜色词是语言中一类特殊的词。语言学家从人类语言学、词汇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对颜色词进行过系统研究,发现其不仅包含丰富的色彩意义,同时还承载多样的非色彩信息。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