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儿童观的改变,儿童文学渐渐从鲜有人问津变成受到关注。然而,众多研究讨论的是国外优秀儿童文学的译入,我国优秀作品的译出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将以《青铜葵花》作为研究文本,运用对话理论来探讨儿童文学的英译。通过五组对话关系的分析,主要关注译者如何再现原作韵味。《青铜葵花》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的又一力作,以苦难为主题,对当下的享乐主义进行了反驳,希望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地面对艰难困苦的态度。整部作品以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苦难是生活的常态,在符合儿童特点、充满童趣的语言中隐藏着苦难。该作品由Helen Wang翻译成英文,并于2015年在英国出版。其《青铜葵花》译本获得2017年“麦石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奖”。对话理论是俄国伟大的哲学家巴赫金所提出的理论,是其思想的精髓。对话理论关注他者、对话双方的平等地位、对话的永恒性和未完成性。翻译作为两种文化的对话方式,沟通着存在差异的双方。这种差异也促成了对话的形成。对话理论,为翻译过程中作者、译者、角色和读者多个参与者的平等参与提供了理论基础,翻译的完成正是这些参与者的积极对话的结果。 本文主要研究翻译过程中的五组对话关系,以及在这五组对话关系中译者是如何对原文进行重塑的,进而总结出儿童文学英译的翻译方法:通过精准选词、特殊拼写、明晰化、省略等方法来表现原作的隐含意义;巧用修辞、头韵、尾韵等来再现原作意象与美感;采用重复、模仿、短句、直译等来重塑人物形象;采用直译加注、意译来表现文化韵味;利用插图、增译来帮助译语读者理解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