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7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鼻及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鼻黏膜高度水肿形成的荔枝肉样新生物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但它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鼻息肉是在许多因素一起作用下形成的,细胞因子在其发生、发展中所起得作用是不可忽视的,IL-7可以刺激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因此,探索IL-7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可能为鼻息肉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本实验收集2018.5-2018.9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36例鼻息肉患者的鼻息肉组织,36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正常的下鼻甲黏膜组织。采取免疫组化SP,检测鼻息肉组织及正常鼻黏膜组织中IL-7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评分标准,通过观察高倍镜下阳性细胞的表达及细胞显色程度:不显色或显色不明显的记为0分;若阳性细胞数<10%记1分;10%≤阳性细胞数<25%记为2分;25%≤阳性细胞数<50%记为3分;50%≤阳性细胞数≤100%记为4分;无染色或轻度染色记为0分;淡黄色记为1分;黄色记为2分;棕黄色记为3分;棕褐色记为4分。将两种方式所得的结果的平均值相加即是最后得分。评分0-2分标本为阴性(-);3-4分标本为弱阳性(+);5-6分标本为阳性(++);7-8分标本为强阳性(+++)。结果采取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的数据分析。结果:IL-7在鼻息肉的病变组织及正常鼻黏膜组织中都可以表达,鼻息肉组织表达结果阴性含3例、弱阳性含6例、阳性含8例、强阳性含19例,鼻腔正常粘膜组织表达结果阴性5例、弱阳性7例、阳性17例、强阳性7例。IL-7分别在鼻息肉组织和正常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IL-7在鼻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的鼻黏膜组织。结论:IL-7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显然高于正常的鼻黏膜组织,提示IL-7可能与鼻息肉的发展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PM2.5对人正常鼻粘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分布及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鼻黏膜上皮细胞系(HNEpC),并用不同浓度PM2.5分别干预细胞24、48小
以TS-1和自制铁酸盐系列为催化剂催化对甲酚与30%双氧水合成4-甲基邻苯二酚的反应。发现TS-1催化剂对此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在TS-1催化剂作用下,较佳的工艺条件为:以丙酮/水
目的:运用荟萃分析(Meta分析)评价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多智能体系统协调控制因在工业、军事以及计算机等相关领域有着重要的潜在应用,逐渐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在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协调控制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一致性问题,其中的包围控制问题属于含有领导者的一致性协调控制。如今系统中对个体的数目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将包围控制理论成果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就显得越来越有必要性。多车辆系统作为多智能体系统中的一个典型个例,研究其包围控制对多
推进剂是能迅速产生大量高温气体的一类物质的总称,广泛应用于导弹和火箭的发射。硝酸酯是推进剂的重要组成成分,其降解机制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受到广泛关注的体系包括单硝
目的:探讨本中心U型贯穿交锁式胰肠吻合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2018年9月2年间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完成的57例细胰管(胰管
研究目的:本实验分别从动物、细胞模型研究受体操纵性通道在柔红霉素诱导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病理生理学意义。研究内容:重拟柔红霉素发生心肌损伤环境,建立柔红霉素产生的
航天产品由于其复杂性,离不开工人手工装配。因其内部结构复杂、紧凑,包含众多零部件,工人经常需要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操作,由于周围零部件形成障碍,工人在徒手装配时需自行
目的比较Ⅰ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和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特征、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探讨EC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中医药辨证防治E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19年5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东方医院妇科病房术后病理诊断为EC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临床病理结果分为2组:Ⅰ型EC组、Ⅱ型EC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统计学方法
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绝缘栅双极型晶闸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在如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等诸多领域,是实现电能变换和控制的关键。IGBT模块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如电流强度大、电压等级高、工作期间开关频率高,这些都给器件的可靠性带来隐患。研究数据表明,大约55%的失效是由结温过高引起的。因此,研究IGBT模块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