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掺杂GaN体系的磁性和结构相变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w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化镓(GaN)是一种宽禁带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学和光学性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Cu掺杂GaN稀磁体系因其所具有的显著的室温铁磁性(RTFM)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目前,这种室温铁磁性已被众多实验证实,但是对其产生的机理依然存在着很多疑问,实验及理论研究的结果也很不一致,其磁性诱因本质还有待深入了解。此外,GaN在高压强下会发生结构相变,对GaN晶体结构、能带结构以及电子态密度随压强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这方面研究可为构建压力敏感器件及稀磁材料提供理论的借鉴,但目前理论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方法,选择广义梯度近似(GGA)下的PBE算法-关联泛函对GaN晶体及Cu-GaN稀磁半导体体系的稀磁特征、压力响应等特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对GaN晶体性质随压强变化的研究发现:随着压强增加,常见的纤锌矿与闪锌矿GaN会发生结构相变成岩盐矿结构,并且其能带结构均由直接带隙转变成间接带隙。其中,通过焓相等原理得到纤锌矿到岩盐矿结构的相变压强为44.4GPa,而闪锌矿到岩盐矿结构的相变压强为43.6GPa。此外,随着压强增大,GaN纤锌矿、闪锌矿和岩盐矿的价带态密度均向低能方向偏移,而导带态密度向高能方向偏移,从而导致GaN共价性增强及带隙随压强增大而展宽。  2.研究Cu含量为12.5%的Cu-GaN稀磁体系的磁性机制,发现N原子和Cu原子之间存在铁磁序耦合,使得体系具有明显的铁磁性,分析了其磁性机制,Cu原子的d电子轨道和紧邻的N原子的p电子轨道杂化产生自旋交换劈裂,因而具有磁矩。  3.深入研究了高压强下Cu-GaN稀磁体系电子结构,磁性的变化规律,发现在高压强下,12.5%的Cu掺杂GaN会发生结构相交,纤锌矿到岩盐矿的相变压强为28.4GPa,闪锌矿到岩盐矿的相变压强为29.8GPa,相比于无掺杂的GaN,相变压强值变小。而Cu-GaN伴随着结构相变的发生,晶体的能带带隙值变小,约在0.570eV左右,而自旋磁矩也减少为0.33μB附近。
其他文献
PGC-1α是一个转录激活因子,在肝脏和肌肉的糖脂代谢和线粒体的生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GC-1α对基因的调控除了转录激活外还有RNA剪接作用,从而产生mRNA的多样性。乙酰化转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材料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半导体薄膜以及低维结构的制备与物性研究已成为当今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之一。其中氧化物半导体薄膜及其低维结
激光探测凭借其优异的空间分辨率、灵敏度、准直性、单色性及全天候等特性成为了主动遥感中高精度测距和成像的首选方式。而为了适应激光雷达对于快速成像的帧速要求,使用线阵
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中,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渐进性丢失,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出现。但是,在这个变性过程中,残存的DA能神经元还同时发生再生现象,即脑的黑
随着全球网络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信息安全已成为人们不可忽略的一个重点课题。由于光学图像加密技术本身具有处理速度快、并行传输性、生产成本低等
单光子探测器在生物医学、红外成像和未来的量子通信领域有广泛应用。本论文的主要目标是单光子探测器的研究。不同于传统的基于雪崩光电二极管和光电倍增管的单光子探测器,本
ROF技术是应高速大容量无线通信需求,新兴发展起来的将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相结合起来的无线接入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铜缆和波导传输,ROF拥有巨大的带宽资源,并且可以很好的解决“
学位
统计表明,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司机麻痹大意或者过度疲劳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的车道偏离。为杜绝此类交通事故,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中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得到广泛重
在监控视频领域中,为了增加传输的安全性和减少传输带宽资源,视频图像数据在传输之前要进行加密和压缩的操作。近年来,随着基于混沌的图像加密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压缩感知的出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