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是北宋时期大文豪,是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自古以来便是许多文人羡慕和学习的对象,在文学和政治上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时期,文人地位一落千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使得他们对于文人这个阶层非常关注,于是在文学作品中对于前辈文人有了更多的描述,比如李白、柳永等,其中涉及苏轼的篇目非常多。在元代文学中,元曲是最受世人关注的文学类别,其中涉及苏轼的作品也不少。本文从元杂剧和散曲两个方面较为全面地概括出元曲中苏轼形象的特点,并与历史人物苏轼进行对比分析出二者存在的差异。最后结合元代文人的生存处境以及他们面对特殊处境时采用的处世方式探析元曲中苏轼形象成因。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元杂剧中的苏轼形象。现流传下来的以苏轼为主角出现的杂剧共有三部,它们分别是《花间四友东坡梦》、《苏子瞻风雪贬黄州》及《苏子瞻醉写赤壁赋》。苏轼的形象特点主要围绕“理想文士的典范”和“坎坷文士的代表”两个方面进行概括。第二章研究的是元散曲中的苏轼形象。苏轼在元散曲中是被提到次数最多的文人之一,学者们研究得比较多的往往是元杂剧中的苏轼形象,却忽视了散曲中的苏轼形象。本文将涉及到苏轼的散曲作品绘制成表格,并归纳出苏轼的形象特点。散曲家赞赏苏轼的才华和人品,直呼苏轼为“坡仙”、“诗魔”;同时,对苏轼的坎坷人生表示同情,将苏轼塑造成“寂寞伤怀”者、“遁世文人”、“疏狂怪人”等形象。第三章主要将元曲中的苏轼形象与历史人物苏轼进行对比。发现元曲家在塑造苏轼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没有改变的是苏轼杰出的才华和高洁的道德品质,然而元杂剧中的苏轼形象与历史人物苏轼差异较大。散曲中的苏轼形象甚为光辉耀眼,称呼苏轼为仙人,对苏轼的推崇溢于言表,展现出的苏轼形象完美无缺。第四章在第三章比较出元曲中与历史上苏轼的差异的基础上对元曲中苏轼形象生成之原因进行探析。从元代文人的遭遇和面对特殊处境时采取的处世方式可以看出,曲作家善于选择那些易于表达心绪的人物形象并加以改造以表达内心的不平之鸣,即“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最后总结全文,在此基础上,对元曲中苏轼形象特点及生成原因作一整体把握。从而指出本文在文化史上的意义:一方面加深对文化名人苏轼的认识;另一方面,从元代文人接受文化名人时呈现出来的特点可以窥见元代社会风貌和元代文人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