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备受关注,对它的评价﹑争论﹑阐释﹑乃至猜测从来没有停止过,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间,由于文学批评研究视野的开阔和对国外优秀的文艺评论的借鉴,使得《红楼梦》的研究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但是《红楼梦》产生在清代,因此对它的阐释不能脱离文本形成的历史﹑文化语境。明代中期阳明心学的产生和明晚期市民文化的繁荣使得“情”成为晚明时期的关键词,而这股“情”思潮并没有因为明清易代而戛然而止,清代中期的《红楼梦》乃“大旨谈情”之作,“情”是《红楼梦》的主旨,但“红楼之情”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晚明“情本观”的特征,又以此为参照表现出更多的“红楼之情”的独特性。本文的研究主要通过对相关古典文献的重新研读,以期总结出晚清“情本观”的具体特征,并在此视域下进一步全面深入地了解《红楼梦》之“情”的具体特征和表现。论文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就本文的研究起源、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方面作简要的介绍;第一章介绍晚明“情本观”的特征,由于晚明“情本观”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因此本章具体提炼出“情本观”的三个特征:晚明的“情欲观”﹑晚明“情本观”视域下的“真”以及晚明士人的“异端”思想并对这三个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第二章阐释《红楼梦》“大旨谈情”的一些具体特征,其中包括对上述晚明“情本观”特征的继承,但着重分析了红楼梦之“情”的独特性;第三章着重阐述《红楼梦》“情欲观”的特点,对曹雪芹建构的新的“情欲观”——“意淫”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论述,以及阐释了林黛玉“情情”的美学内涵;最后一部分是结语,从宏观上总结了晚明“情本观”与《红楼梦》“大旨谈情”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五个方面,试图对晚清“情本观”与《红楼梦》之“大旨谈情”之间的关系﹑特点,尤其是《红楼梦》之“情”的特征进行详尽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