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教师的课堂输入都是学习者学习知识、掌握目的语的关键所在,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学生特点做出综合的判断并因材施教地进行有效课堂输入,提高课堂输入的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在泰国巴真府Saimitsuksa学校为期10个月的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实践,以Saimitsuksa学校为例,进行初级汉语综合课课堂输入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 Saimitsuksa的学校类型、学校汉语课程设置情况、学校汉语学习者情况、学校汉语教师情况和学校教学资源使用情况。其次,笔者对该学校MEP高一(3)班上学期和下学期的课堂教学实况进行了转录并利用前人研究的课堂观察和量化工具从教师课堂输入方式、输入容量、教师的语言、师生话语互动、输入环境以及教学材料和辅助手段等六个方面对课堂教学实况的转录材料进行了数据统计。第三,结合统计数据和课堂输入效果对上下学期教师课堂输入方式、输入量、教师的语言、输入难度、师生话语互动和输入环境以及教学资源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对比,找出怎样的课堂输入效果更好。第四,本文通过与先前学者研究的比较,找出了初级汉语综合课课堂输入效果较好的教师所具备的输入特点,这对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输入模式的使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