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作用举足轻重。自2002年以来,中国县域经济名义GDP年均增幅达到17.5%,远远高于国民经济整体的增速。学者们从要素积累和生产效率提升两个角度对县域经济快速增长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但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产业结构升级是促进经济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尝试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对中国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进行解释,提出的科学问题是中国县域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即结构红利)有多大?不同县域间的结构红利差异由哪些因素决定?进一步的思考是,结构红利的持续释放需要产业结构不断的升级做保障,目前中国县域的产业结构升级是以农村工业化为主导,发展方式粗放、可持续性不强等劣势逐步显现,学者们提出应以城镇化发展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由此,本研究提出的另外一个科学问题是城镇化的发展能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理论上看,本研究将为产业结构理论、尤其是结构红利的相关研究提供来自县域经济中的证据。从实践上讲,本研究将为政府挖掘结构红利、充分利用结构转型的溢出效应、以城镇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共分为八章,核心章节为第三章至第七章,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部分:(一)理论分析。分定性分析及数理分析两部分展开。首先从分工的角度分析经济系统内产业结构的形成过程,剖析了城镇化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其次根据新古典经济理论界定了产业结构升级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构红利),并分析了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因素。再次,讨论了产业结构升级及结构红利的空间效应。最后在数理分析部分,建立了一个包含城乡两部门的经济增长模型,将上述问题抽象化。(二)经验分析。在对原始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的基础上,首先进行县域产业结构间的空间相关关系检验,并验证城镇化发展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其次,对县域经济中的结构红利进行了测度,并将其分解为资本要素结构红利与劳动要素结构红利,进一步检验其空间相关关系。最终,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县域间的结构红利差异,并验证了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第一,城镇化的发展会显著促进县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城镇化率的提升速度对产业结构升级速度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在Black、Henderson(1999)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城乡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从数理上证明了城镇化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作用。在经验分析部分,本文基于中国1820个县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误差模型估计发现城镇化率提高1%,东、中、西部县域非农产业比重会分别增加0.12%、0.24%、0.21%。本文通过剖析城镇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发现,由城镇化发展所带动的技术创新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最根本原因。县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可分为两个过程,首先是各县域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到各自不同的稳态水平,随着资本禀赋的不断提高、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交流等,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升级,最终升级到同一稳态结构。西部县域政府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东、中部县域政府起到了负面作用。第二,中国县域经济中的结构红利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政府行为、要素禀赋等因素对结构红利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采用Translog生产函数估计要素产出弹性,进而测度出县域经济增长中的结构红利,研究发现结构红利占县域GDP总值的4.44%,对县域GDP增长的贡献达到了24.35%,县域经济中的结构红利大于整体国民经济中的结构红利。进一步的分解分析发现县域经济中资本要素结构红利大于劳动要素结构红利,而不同类型县域间的结构红利差异明显。通过构建空间误差计量模型对结构红利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发现政府行为对结构红利有负作用,劳均资本、劳均土地等变量对结构红利也有显著影响。第三,中国县域产业结构及结构红利都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这种空间相关关系体现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本研究采用Moran’s I指数对县域产业结构及结构红利进行空间相关检验,发现在大部分时点及空间内,都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引起这种空间相关性的原因是要素、技术、市场需求等在邻近县域间的交流。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为:(1)研究对象上的创新。本文将问题的分析放在县域这一框架内,强调县域经济中产业结构发展的特点,并测度了县域经济中的结构红利,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体现出一定的特色。对结构红利而言,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国民经济整体,可得的文献中未见测度县域结构红利的研究。(2)理论模型及方法应用上的创新。一是理论模型上的创新。本文对Black、 Henderson(1999)的模型进行了发展,构建了一个城乡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成功刻画了城镇化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证明了以城镇化发展推动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可行性。在城镇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已有文献主要从定性角度展开,并未给出系统的理论和经验证据,本文的理论模型体现了较强的针对性,有一定的创新。二是采用了新的方法测度结构红利,弥补了偏离份额法的不足。(3)研究视角上的创新。本文在县域产业升级的众多影响因素中从城镇化发展的角度切入,讨论了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并进行了验证。同时本文从空间相关性的角度出发,验证了县域间的产业结构及结构红利的空间相关现象。空间相关性被很多学者提起,但是在产业结构研究领域,尤其是结构红利的空间溢出效应问题并未引起学者注意,本文从该视角切入,发现县域结构红利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