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的显微解剖及手术入路的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ao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测椎动脉颅内段(Vertebral Artery 4,V4)和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行程、主要分支及变异,为临床该区域的动脉瘤手术、介入手术等提供解剖学依据。(2)模拟翼点入路、颞下入路,描述到达椎基底动脉顶端两种手术入路显露范围差异,并探讨各入路的适用范围,为临床手术入路选择提供解剖依据。研究方法:利用15例(30侧)10%福尔马林固定的硬脑膜完整的成人脑标本,对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进行显微解剖,观察测量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的行程、管径、主要分支、变异和周围神经的关系。同时在手术显微镜下分别模拟翼点入路、颞下入路,观察和测量重要神经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描述到达椎基底动脉顶端两种手术入路所暴露的视野范围。结果:(1)椎动脉第三段穿入寰枕后膜至正中矢状面距离左为(15.37±1.22)mm,右为(15.24±1.06)mm。(2)左右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粗细明显不同(直径相差1.0mm以上)4例,椎动脉弯曲移位3例。(3)小脑游离缘与滑车神经、小脑上动脉(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S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和三叉神经后根的距离分别为(1.90±0.31)mm、(5.12±0.17)mm、(3.22±0.55)mm、(0.80±0.08)mm。(4)左侧大脑后动脉的管径平均为(2.25±0.17)mm ,右侧的管径为(1.92±0.15)mm,左右大脑后动脉管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5)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er Artery,AICA)出现率为100%,小脑前下动脉在面神经根附近形成小脑前下动脉袢,出现率为83.7%。(6)翼点入路可以显露基底动脉远端P1~P2,颞下入路可以暴露P2~P3。(7)颞下入路打开小脑幕后,主要扩大了对脑桥中部外侧和三叉神经根与脑桥的连接处的视野,而对基底动脉向下扩大的暴露范围不明显。(8)翼点入路磨除后床突并切开部分小脑幕游离缘增加向下的暴露,可见基底动脉顶端及其主要分支,小脑上动脉绝大部分位于天幕游离缘水平以下,且在幕缘内行走。结论: (1)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分支及变异在影像诊断、介入、脑血管手术上有重要意义。(2)翼点入路对基底动脉远端,大脑后动脉P1~P2段动脉瘤显露优良,颞下入路用于夹闭大脑后动脉P2~P3段动脉瘤显露优良。(3)颞下入路时打开小脑幕后,主要扩大了对脑桥中部外侧和三叉神经根与脑桥的连接处的视野,而对基底动脉向下扩大的暴露范围不明显。(4)在翼点入路磨除后床突并切开部分小脑幕游离缘,可增加对基底动脉上段的显露。
其他文献
2018年12月8日,2018年广东省饲料行业年会隆重举行。本届年会正值举国上下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过去40年,我国饲料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商品饲料产量全球第一,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信息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壮大,信息经济的发展水平对国家的经济形势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信息技术可以低成本扩散,导致其边际收益及规模回报
错误,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我们教师应对学生错误的态度就决定了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效率如何。那么我们该如何让课堂上的错误成为亮点呢?一、
对外援助是大家熟悉而又陌生的一个领域,熟悉的是大家能经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某国地震或是海啸后,中国政府紧急援助某某国家多少东西或是多少金额的现汇;陌生的是国家哪个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均进入快速推进时期,在经济增长、城市扩张和工业聚集所处的特定阶段,由于家庭承包责任制所处的微观基础和面临的宏观环境所发生的
目的分析总结Rathke囊肿在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等方面的特征,归纳其与鞍区其他病变鉴别诊断的方法和鉴别要点,提高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
目的:进行兔脂肪来源干细胞的提取与培养;观察干细胞的形态及生长传代情况;建立兔耳瘢痕模型,探索兔耳瘢痕模型的可行性;探索脂肪来源干细胞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为瘢痕治疗探
近几年,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调幅调控管理的发射机在市面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仅具备较为简单安全的设计原理,且设备运行过程的费用较低,能在完善提升可靠性的同时,有效反映动态响应
3DX-50全固态数字调幅中波发射机是继DX系列发射机之后由美国哈里斯公司推出的又一种新型的发射机。它技术更先进,设计更完善,工作效率更高,工作更稳定。其选用了新式开关电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肉芽形成,导致气管狭窄拔管困难的治疗。方法: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肉芽形成,导致气管狭窄拔管困难病例6例。应用纤维喉镜、YAG激光对气管内肉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