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般来说,就业结构会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做出相应的调整,但当劳动力在各产业间转移出现阻碍时,就业结构的变迁就会出现一定的滞后性。同时,在就业结构的转变过程中,当劳动力由生产率较低的产业转移至生产率较高的产业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额外的贡献,即所谓的“结构红利”。文章所关注的就是上海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其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情况,以及就业结构变迁对经济的影响。上海作为东部沿海经济的代表,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升级方式与途径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劳动力供求失衡日益突出的今天,本文还可以为其他城市扩大就业、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提供政策思路。
全文共分六大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界定相关概念。第二章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述评,为后文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回顾了上海市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历史,并总结其规律。第四章使用结构偏离度指标对上海市就业结构变迁存在的滞后性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第五章在参考国外最新文献,对传统的转换份额分析改进的基础上,分阶段研究了上海市改革开放以来就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第六章对研究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并围绕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