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mgqzhin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梳理近代以来民族主义思潮在不同媒介当中的发展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来探究中国现代化和民族构建的过程。19世纪末,以报刊为代表的印刷媒介为中国人构筑了精神上的公共空间,中国的民族“想象”开始萌芽,进入了从传统的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清末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差异体现了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的分歧。20世纪初,电影作为一种图像媒介更加深刻地改造了中国社会的传播方式,传播范围覆盖了知识分子和都市人群以外的群体。抗战电影的传播将广阔空间内的中国人纳入到同一个时空环境之内,从而让他们产生了相似的历史记忆,使日本以“文化”解构中国的阴谋最终没有得逞,中国作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开始成型。20世纪末,网络的出现又一次重构了中国社会的传播体系,网络的传播特点使文化民族主义和政治民族主义的争执又一次抬头,挑战了中国传统的民族构建叙事。纵览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每一次传播方式的变化都对社会结构和组织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进而对民族建构提出了挑战,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媒介是社会的尺度”。本文把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按照媒介形态分为三个阶段:印刷时代、图像时代、网络时代,以现代化范式和发展传播学理论为框架研究媒介的发展过程,以媒介环境学为视角来观察媒介与社会的互动,以及媒介对社会的塑造。本文在媒介史的背景下,考察民族主义思潮在不同时期、不同媒介中的呈现,以文化民族主义和政治民族主义的两种类型为线索,让读者了解民族建构过程中媒介的作用及民族主义在中国现代国家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我们更好地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提供一种思考的角度。
其他文献
期刊
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党报相对于其他传统媒体而言,更加迫切的需要改革当前的运作模式。报网互动,是报纸在网络时代转型的关键一步,预示着报纸顺应了“媒介融合”这一新闻传播以
学位
期刊
网络杂志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新媒体,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后发展迅速。但是,随着网络杂志用户数急剧增多,行业竞争逐渐加剧,妨碍其发展的弊端也慢慢显露出来。网络杂志的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