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铁路桥梁建设的发展,减隔震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铅阻尼器技术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目前有关铅芯和高性能材料组合的复合式阻尼器研究较少。本文依据连续梁桥受力特点,将铅芯同高性能材料聚氨酯结合,提出了适用于连续梁桥的新型铅芯阻尼器,并利用数值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其减隔震性能和应用于连续梁桥的减隔震设计方法以及减震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铁路连续梁的减隔震设计需求,确定了适用于铁路连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铁路桥梁建设的发展,减隔震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铅阻尼器技术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目前有关铅芯和高性能材料组合的复合式阻尼器研究较少。本文依据连续梁桥受力特点,将铅芯同高性能材料聚氨酯结合,提出了适用于连续梁桥的新型铅芯阻尼器,并利用数值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其减隔震性能和应用于连续梁桥的减隔震设计方法以及减震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铁路连续梁的减隔震设计需求,确定了适用于铁路连续梁的减隔震装置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介绍了新型铅芯阻尼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确定了铅芯材料的本构模型,对新型铅芯阻尼器的阻尼力模型进行理论分析。2、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新型铅芯阻尼器的滞回性能,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分析了几种常见的恢复力模型,确定了新型铅芯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研究了铅芯尺寸对阻尼器参数的影响;确定了连续梁桥用新型铅芯阻尼器的尺寸,分析了其滞回性能和力学性能。3、分析了几种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确定了本文采用的抗震设计方法;分析了等效线性化方法理论以及常用的计算方法,确定了新型铅芯阻尼器以及连续梁桥各部位的等效线性化方法,并建立了连续梁桥系统的简化力学模型;形成了新型铅芯阻尼器连续梁桥减隔震设计计算方法,给出了其计算步骤以及流程图。4、依据新型铅芯阻尼器布置方式对三种工况下的连续梁桥进行纵桥向时程分析,对比发现:工况二对应的布置方式减震效果更好,新型铅芯阻尼器能发挥较强的耗能能力,降低了连续梁桥固定墩地震响应,充分利用了活动墩的剩余强度,提高了整个连续梁桥的抗震能力。对工况二下的连续梁桥进行连续梁桥减隔震设计简化计算,与时程分析结果对比,两者吻合良好,相互验证了准确性;利用粘滞阻尼器对该连续梁桥进行减隔震设计,对比了新型铅芯阻尼器与粘滞阻尼器的减震效果,分析了其各自特点。
其他文献
水体中氮素含量过高会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厌氧氨氧化反应(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因无需外加碳源、动力消耗低和剩余污泥量少对处理高浓度氨氮和低碳氮比的污水来说更加经济高效和环境友好。参与反应的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um-oxidizing bacteria,An AOB)倍增时间长,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常采用填料进行富集,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整个金融行业信息化浪潮的到来,证券业务也随之进入“大数据”时代,证券行业逐渐成为一种高智力,高收益,高科技的行业。然而,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渗透,证券市场因国际资本的流动而显得变幻莫测,证券行业中的各类风险也随之变得复杂和难以把控,因此怎样去分析并预测风险成为证券公司将要去攻克的一个难题,而市场风险是证券公司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并且在市场风险领域进行把控对证券公司而言有着
人体姿态估计是计算机视觉中一项基础且关键的技术,是研究的热点。人体姿态估计在关键点定位、虚拟现实、自动驾驶、视频监控、运动分析、人机交互和3D目标识别等很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们提出了大量的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姿态估计算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真实场景复杂多变,现有的人体姿态估计算法仍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复杂场景中的严重遮挡、低照度等实际问题极大影响了人
新型建筑工业化背景下,建筑进入智能建造时代;但部品接口问题却日益突出,具体表现为部品接口安装过程中,由于类型繁多、存在尺寸偏差使建筑的建造质量和效率无法得到根本改善,严重制约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如何解决部品接口安装质量与安装效率的问题,以适应新型建筑工业化下,建筑个性化定制和高效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本文从构成秩序视角出发,以智能建造理论为基础,立足事物发展本质,对部品接口技术体系进行
教材分析:四边形内角和是人教版修订教材增加的内容,让学生解决"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的问题。这一内容以往是放在初中教学的,现下移到小学阶段,纵观三个学段的教材:早在一年级下册,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5种平面图形,能够在众多的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这些图形。四年级下册对三角形的学习经历了三角形的初步认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四边形内角和
铁路运输兼顾货运和客运,是关乎国计民生的运输大动脉。现阶段铁路运输仍无法做到全封闭运行,因铁路基础防护设施薄弱而导致的铁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其中,行人入侵是影响铁路行车安全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实现铁路关键区域实时行人检测与报警将为列车行车安全提供保障。目前,短焦距摄像机广泛应用于铁路场景监控,为有效解决大视场下小尺度行人检测精度低而引起的高漏报率、高误报率等问题,本文展开基于深度学习的铁路场景小尺
5G传输网需要基于现有的4G传输网进行演化。在演化过程中,由于基站升级和人们对网络需求的增长,传输网中的部分节点接入流量过大,导致包含该类节点的接入网负载过高,使整个传输网络出现负载不均衡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改变现有基站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将高负载网络中的节点让渡给低负载网络,是一种成本较低、耗时较短的网络负载均衡优化方法。本文为了解决负载不均衡问题,研究拓扑优化算法来充分探索拓扑解空间,并且为了
中速磁浮作为一种运营时速200km/h的市域交通方式,主要服务于都市圈内部以及市郊范围通勤客流,在“十四五”规划建设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列车运行图是沟通运输供给和运输需求的重要桥梁,为达到高效、节能的运输目标,本文将针对中速磁浮列车运行图优化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面向多目标的中速磁浮列车运行图优化问题分析。探讨中速磁浮内部各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客流需求特性和磁浮列车运行特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在军事领域中对现代化战斗机或侦察机等飞行器的启动过程中的机动性、可控性等要求也在日益加强。在各种飞行器起飞方式中,电磁弹射与传统液压气压弹射方式相比具有出口速度高、可控性好、准备周期短等优点,是现有起飞方式中最具有优势的。直线电机作为电磁弹射系统的核心部分,直接对弹射目标提供推力。但传统常导直线电机相对于超导直线电机存在着推力密度较小、重量相对较大等缺点,限制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行业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作为列车牵引传动控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牵引控制单元(TCU)的设计与研制是十分关键的技术。近年来,随着高速列车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研究的兴起,对列车牵引控制单元的功能提出了高速数据通信和大容量数据存储等功能要求。对这两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轨道交通行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提升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混合动力动车组项目,设计了一个同时具备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