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犯错误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因此,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错误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尤其在外语教学中,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虽然对于怎样纠正错误存有争议,但是正如Horner(1988:213)所说的的那样,“对学生反馈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中纠正学生错误是被普遍接受的。”
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纠错研究通常根据写作、口语、词汇和语音教学中收集的语料,对错误是否要纠正,哪些要纠正,什么时候纠正以及如何纠正等问题展开了讨论。然而这样的研究是片面的,因为它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课堂纠错不是教师的单方面行为,也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态度和观点。许多语言学家在他们的理论中已不同程度地强调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Krashen(1982)在他的情感过滤假说中明确指出,二语习得的过程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这是决定学习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Rogers(1969)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特别强调了学习者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思想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看法和性格。王初明教授(2001)基于长期的实证研究指出,影响外语学习和教学成功与否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学生的情感。教师在课堂纠错的过程中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忽视学生的看法,必然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从而不可避免地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讨课堂纠错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对于英语教学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首先对纠错的概念和意义以及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作用的认识进行了回顾,旨在为本研究构建理论框架。其次,基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以淮阴师范学院大二年级四级考试高于425分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为样本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涉及教师课堂纠错行为的状况,抽样学生对教师课堂纠错行为的态度等。借助于4位大学英语教师和120名学生的帮助,运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及访谈等研究工具,获得真实的一手信息。
在对收集的信息进行了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堂纠错行为达成了一些共识。第一,课堂纠错是有必要的,但不同的纠错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会相差很大。第二,在七种不同的纠错方法中,能够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并给予适当提示的方式效果最佳;而打断学生思路,或者直接提供正确答案的方式是最不受欢迎的。第三,教师课堂纠错方式的实际应用和学生对所犯错误被怎样对待的期望之间存在差异。
本研究调查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对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首先,进一步明确了课堂纠错的必要性,指出合理的纠错行为对于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其次,教师在选择纠错方式时,应将学生的情感因素置于优先位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观点、态度、偏爱等方面的情况。再者,在纠错时,立足于不伤害学生感情的原则,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纠错方式。最后,不同的学生存在很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具体纠错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个体语言发展的需求,综合应用各种纠错方式,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纠错。作者期望本文能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