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硼金刚石电极阳极电催化氧化苯酚废水的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a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掺硼金刚石(BDD)电极由于其突出的电化学性能使得人们备受关注。其有较宽的电势窗口、良好的导电性、高的稳定性、耐腐蚀等特点,这些优点契合了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对电极的要求,BDD电极在电化学有机废水氧化处理领域的研究日益广泛。本课题首先通过微波等离子气相沉积法制备以Si为基底的BDD电极,应用SEM、XRD和Raman光谱表征了BDD电极的形貌和组织结构,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金刚石薄膜的金刚石结晶度高、质量良好,薄膜厚度约3μm;有着较宽的电势窗口和较高的析氧电位,在中性条件下分别能达到3.65 V和2.45 V。其次,进行了BDD电极阳极氧化降解苯酚废水的研究。应用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和恒电位阶跃等测试研究了苯酚在其表面的电化学行为;以BDD电极为工作电极,Pt片电极为对电极,对苯酚废水进行氧化降解实验研究。评价了溶液pH、阳极电流密度、苯酚初始浓度以及电解质添加对苯酚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在BDD电极表面存在着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两个过程,间接氧化过程中·OH能够氧化降解苯酚;在研究不同工艺参数的影响试验中,苯酚初始浓度、阳极电流密度和电解质种类对苯酚降解效率皆有显著影响,Cl-和SO42-存在有助于苯酚氧化降解;在溶液pH为5、阳极电流密度为24 mA/cm2,苯酚初始浓度为300 mg/L、支持电解质为0.5 mol/L NaClO4、降解时间为180 min条件下,苯酚的去除率近100%,TOC去除率高达90%;动力学研究表明,苯酚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再次,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的方法,检测了苯酚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结果表明,在苯酚降解过程中的通过UV扫描吸收光谱研究发现,出现在紫外区有吸收的新物质生成。而且通过GC-MS分析检测到苯酚降解中间体有苯醌、对苯二酚、顺丁烯二酸、乙二酸。最后,进行了对BDD电极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生成·OH的研究。以香豆素为·OH的捕获剂,利用荧光光谱技术确定对BDD电极体系中·OH的生成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当设置实验的参数条件为:2 mA/cm2的电流密度,3 mmol/L COU浓度,反应时间限制在30 min以内,此时测定得到·OH的生成速率为6.07μmol/(L·min)。
其他文献
目的:(1)分离培养、鉴定及GFP标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2)构建小鼠胸10脊髓损伤模型,并对其进行CXCR-4基因转染的神经样BMSCs移植;(3)对BMSCs
目的:建立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为研究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变化过程及治疗效果提供稳定的实验平台,研究硫酸软骨素酶ABC(ChABC)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探讨ChABC治疗
带锁髓内钉是临床常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它是中央型内夹板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临床应用中,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并发症出现及手术失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查阅上一年同病种、实施传统围手术护理的患者病历,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其吸纳的劳动力也先后经历了以本地农村劳动力为主、以本省农村劳动力为主和以外省农村劳动力为主三个阶段。随着产业和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针刺伤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针刺伤调查问卷对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分析针刺伤的原因,主要是职业防护意识不强、护理技术不过关,并提出预防措
当前对腹部战创伤的院内救治研究的较为充分全面,在创伤后2小时内得到院内正确治疗的患者,约有90%可望治愈。然而据统计,国内对于腹部创伤大出血患者,仅有30%能送至医院。另
“网红食品”就是借由网络传播而突然火起来的食品或者商家,想吃上一口,动辄就得排队四五个小时;好不容易排上了,人家还限量。于是,听说过医院号贩子、车站票贩子的人们,惊讶地发现
报纸
目的:评价下颈椎(C3~C7)单侧小关节交锁的治疗策略选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我院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29例下颈椎(C3-C7)单侧小关节交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小于7mm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生理、生化指标的改变以及该类动脉瘤在颅内的好发部位。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因颅内出血行全脑血管造影并经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