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尺度和多层稀疏表示的SAR地物分类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l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AR地物分类是SAR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但是由于SAR图像中乘性噪声的存在,使得精确地进行SAR地物分类成为一个挑战,且现有的很多分类方法都对特征提取的要求很高,因此怎样可以在简单特征提取条件下有效地对图像进行分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很多应用表明稀疏表示用于分类中时,对噪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且对特征提取的要求比较少,它用很简单的特征就可以很好地对图像进行分类,所以本文将稀疏表示的应用扩展到SAR图像地物分类中,针对SAR地物分类的特殊性,提出三个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和稀疏表示的SAR地物分类方法。针对SAR地物分类的特殊性,文章使用基于像素邻域的特征,而不是直接使用像素值来构造字典基于稀疏表示对SAR地物进行分类,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该算法不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而且对噪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2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表示模型的多层SAR地物分类方法。在原有的稀疏表示框架的基础上,本方法提出一种对分类结果的评估准则,将不满足条件的分类结果的像素点标记为不确定点,然后在下层的分类中重新对不确定点进行分类。3提出了一种使用多尺度和多层稀疏表示的SAR地物分类方法。针对单一尺度字典不能很好满足所有类地物表示的需要这个问题,方法使用多个不同尺度窗口和不同的训练样本分别进行特征提取,得到一系列不同的字典,并将得到的一系列字典与上面提出的基于稀疏表示的多层分类模型相结合,通过多层分类的筛选功能,使得每个像素点可以在最合适地尺度下被精确表示。论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1271302,61072106,61173090,61173092)、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o. NCET-10-0666)和973项目(No.2013CB329402)的资助。
其他文献
随着工控界对工控系统的开放性和标准化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以及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需要,世界上领先的自动化公司和软硬件供应商在微软的技术支持下开发了一套工业标准—OPC规范
本文首先介绍了故障诊断的目的和意义,综述了目前各种故障诊断理论的研究情况,特别是基于小波分析的方法在故障诊断领域中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研究分析了SS8电力机车主变流
SAR可以穿透云、雾和降水等覆盖物,拥有全天时、全天候的监测能力。在环境监测、水文观测、地形测绘、资源勘察和军事侦查等方面,这些特点使它具有独天得厚的优势。但是由于SAR
计算机断层成像(CT)作为一种无损的成像方式,使得医疗诊断有了革命性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放射科的基础设备。随着X射线探测器的快速发展,投影采集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CT的重建速
三相中压异步电动机广泛用于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国防工业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机械设备中,使用量大、范围广。而中压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会产生很大的起动电流,一般可达额定电流的5~7倍,最大可达15倍。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论文研究的设备采用降压起动的方式来减小起动电流,采用开关变压器一次侧连接电动机定子,二次侧与晶闸管串联。本论文研究的中压异步电动机电压等级为6kv~10kv。 本论文系统介绍了
内存泄漏是一种常见的内存管理错误,它是由于程序动态分配内存后没有释放而造成的。内存泄漏的错误往往会引起忽视,因为短时间内它并不会暴露出来,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它就会导致
车载电网的主要功能是为车上用电设备提供安全可靠的电源以保证磁浮列车的高速、安全运行。车载电网的安全功能是通过分布式独立的标准组件,以冗余的、容错的结构实现的。24V车载电网子系统主要对与安全相关的耗电设备,以及对供电可用度要求较高的用电设备供电。其电能来源于车载DC/DC的可靠供电。本论文本以上海磁浮运营示范线上的德国高速磁浮列车为背景,以磁浮列车国产化为目标,分析了车载24V电网子系统及地面模拟
行人检测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智能监控、汽车辅助驾驶、救援辅助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行人外形多变,衣着不同造成行人特征描述困难,现阶段的行人
随着电能应用的普及和电网系统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重要。配电网作为电力网的最后一环,其结构复杂程度相对较大,且故障发生频繁。据统计,电网故障中80%以上都是配电网系统故障。因此,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或者运行异常时,及时准确的找到故障原因和故障源,快速排除故障恢复供电尤为重要。基于此现实,本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故障诊断方法——基于模糊H网的配电网故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增大,对优秀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工具的需求也就越来越迫切。作为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主流,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