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 mellitus, T1DM)是最常见儿科慢性病之一,且近十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除了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治疗调控血糖避免远期并发症以外,每日多次测量点时血糖(self 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SMBG)是1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相较于时间间隔较长,且夜间血糖情况鲜有所知的SMBG,持续血糖监测仪器能全天无盲区监测血糖水平,其将帮助病患更好的控制血糖。此种仪器将会提高更多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降低血糖大范围波动的出现及恶性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目前应用于临床的CGM有以下两种模式:回顾性CGM系统及实时CGM系统。回顾性CGM专用于医院病房,由临床医师在监测一定时间后回顾性调阅数据作出相应处理;实时CGM则更方便患儿自己或者监护人实时监测自身血糖波动并及时作出正确处理,且其数据可作为日后临床医师调整方案或者规律性复查的参考依据。目的:观察实时动态血糖监测(rtCGM)结合胰岛素泵(CSII)与传统点时微量血糖仪监测(SMBG)MDI治疗对于儿童1型糖尿病的住院期间短期治疗效果。方法:全部研究对象选自2012年至2013年间于山东省立医院儿科内分泌病房以1型糖尿病收住院的儿童患者,共38例,分为2组: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组/观察组8例及传统点时血糖监测组/对照组30例。两组年龄[(6.4±2.3)岁vs.(7.2±4.0)岁:p=0.614]、性别(p=0.654)均匹配。两组患儿经过积极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在入院时及出院时的HbAlc、C肽及胰岛素水平及其差值、住院时间、血糖达标时间(至少连续3天血糖波动未超出3.9-10mmol/L范围)及出院时正常血糖、低血糖、高血糖所占百分比。结果:1.HbAlc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入院时[(11.04±3.86)%vs(10.64±2.91)%]及出院时[(9.09±2.51)%vs.(10.18±2.69)%]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HbAlc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降幅[(1.95±1.39)%vs.(0.46±0.63)%:p=0.019]。2.血糖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两组相比血糖达标时间(4.9±1.5天vs.9.4±6.1天:p=0.049)及住院时间((7.9±3.2天vs.13.4±7.2天;p=O.044)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C肽及INS水平:C肽及INS水平两组住院治疗后均有升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正常血糖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81.1±7.4)%vs(61.9±15.7)%,p=O.001],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8±5.8)%vs(13.2±8.6)%,p=O.013],高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0±5.7)%vs(24.8±17.0)%,p=O.034]。结论:1.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可更好、更平稳的控制1型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水平;2.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可减低1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率;3.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