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实践证明,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使我们更能加深对所对比语言的认识,同时也能促进对语言研究的深入。在应用方面,对比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翻译、双语词典编纂都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本着上述理由,本文以许余龙的对比语言学理论框架为指导,对汉越语四字格成语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以便加深对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的基本特征、语音结构类型、语法结构类型和语义结构类型等各方面异同的进一步认识,并将其应用到汉语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本文吸取了汉越语成语研究已有的成果,在定置对比分析研究理论基础上,对4005条汉语四字格成语及3500条越语四字格成语进行比较,揭示了汉越语四字格成语各方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重申汉越语四字格成语在语言系统中的价值定位。根据本文对汉越语四字格成语音节数目的考察,汉语四字格成语占成语总数的96.5%,越南语四字格成语占成语总数的74.2%。作为汉越语成语的主要组成部分,四字格成语不仅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而且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讨论的热门课题。2、在总结中国和越南语言学界对成语界定、来源、分类标准的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双语成语关于界定、来源和分类标准的对比,指出两者各方面的特殊之点。具体是,汉越语四字格成的语义形成机制不同、语体色彩不同、来源的主要途径不同、成语的结构分类和语义分类标准不同。3、从不同角度去探讨汉语和越语成语的定型性、习用性、历史性、民族性特征,以引证法进一步分析说明两者之间的特征,并揭示出汉越语四字格成语之间关于基本性特征的根本差异。4、在许余龙所提出的实证定量对比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对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的语音结构类型、语法结构类型和语义结构类型进行比较,并从统计数据揭示出汉越语四字格成语各自的特别之处。具体是:①语音结构类型的差异汉语四字格成语的双声、叠韵、叠音主要分布在第一和第二个音节上,越语四字格成语的双声、叠韵、叠音则主要分布在第一和第三个音节上。②语法结构类型的差异越语四字格成语中2+2联合结构形式的占绝对优势,一共为70.8%,汉语相对应的这个比例仅为39.8%。另外,汉语四字格成语中偏正结构形式的是成语的第三大结构类型,仅次于联合结构和主谓结构。越语四字格成语则完全相反,偏正结构的成语一共只有78条,仅占越语四字格成语总数的2. 2%。③语义结构类型的差异越语联合式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类型中具有反义成分搭配类型的成语明显低于汉语,其比例为12.5%,汉语的则为19.3%。两者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汉越语非联合式四字格暗喻成语的同义和反义搭配形式上。汉语非联合式四字格暗喻成语中的同义和反义搭配有五种不同类型,越语的只有两种类型,而且越语非联合式四字格暗喻成语中不存在语义相同或相类成分搭配情况。5、借助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的对比研究结果,提出对越汉语成语教学和成语翻译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