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级模型与改进FCM算法的图像破损区域检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fm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的发展,图像修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有的图像修复技术总是需要事先确定破损区域的位置,以指导图像进行修复,如何标定破损图像的待修复区域是进行图像修复的前提。修复实际图像更是需要手工标定图像破损区域,然后才能进行修复,这样不利于进行大批量的图像修复工作,而且浪费很大的人力。因此图像破损区域的定位与检测是实现图像修复的关键问题,是研究的热点方向。本文主要是针对数字图像破损区域的定位与检测问题进行研究,重点围绕划痕与字迹破损区域的检测以及实际图像其它破损区域的检测标注等内容展开了探索性的研究。图像破损区域的定位与检测本质上也是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检测与分割技术,因此破损区域检测可看成前景分割问题,其中破损区域为前景,非破损区域为背景。论文首先介绍了图像分割算法中常用的阈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并给出了图像聚类分割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然后针对实际待修复图像存在的划痕与字迹等小区域破损,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分级策略的划痕与字迹的检测标注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划痕或字迹造成的破损区域表现出的局部特性,利用该特性采用直方图峰点阈值法实现子块区域的破损区域检测,进而将各个子块区域的初步检测结果综合,根据划痕与字迹的几何、边缘特征完成破损区域的最终检测。实验给出了算法与划痕、字迹模板的检测正确率以及在算法和手工标注破损模板的条件下破损图像的修复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用性。最后结合藏区壁画图像存在颜色脱落等较大区域破损,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FCM的图像破损区域检测算法。该算法先根据聚类有效性指数自适应获取图像的初始聚类数目和初始聚类中心,获得较优的聚类数目,同时利用颜色和纹理特征向量,采用交叉熵距离测度对图像进行FCM聚类分割,其次根据分割结果人工选择有破损的类别,采用OTSU阈值法检测标注破损区域。实验分别以包含不同破损区域的待修复图像为对象,对比给出了该方法和手工标注的破损模板在相应破损模板下破损图像的修复效果,验证了基于改进FCM的图像破损区域检测算法在检测划痕等小区域破损和实际壁画图像中颜色脱落破损的可用性。
其他文献
学位
移动自组网络是由可以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集合组成的通信网络。这些移动主机常常形成一个没有任何集中管理的网络拓扑。每个节点充当像路由器一样的主机,数据包在节点之间转发
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对人体的特定部分进行断面成像,可获得组织和器官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病变信息,是一种无损伤体外影像检查手段,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然而,医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多功能体育馆在全国各地陆续兴建,而其中高校体育馆的建设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高校体育馆除了平常要上各种体育课以及进行体育比赛外,往往需要在其中举行大
随着无线通信业务的迅速发展,无线带宽已经成为稀缺资源,如何提高无线带宽利用率已成为最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多播可以有效提高无线带宽的利用率,但在无线环境下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随机分布在监测区域内大量廉价、能量有限的传感器节点组成,其目的是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覆盖区域内各种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最终发送给观察
正交频分复用(OFDM)具有高频谱利用率及能够有效对抗多径衰落的优点,在无线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已经被确定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然而多径效应所带来的频率选择性
随着网络不断发展,网络科学与技术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作为网络性能的一项关键指标,可靠性关乎到网络数据能否正常传输,网络服务能否满足用户需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水面以上的有线及无线通信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但是水下无线通信仍处于研究与发展之中。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业务在新一代无线通信中的引入,宽带高速数据通信服务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无线系统的设计者正面临诸多挑战,这其中包括可利用的有限频谱;复杂的无线时变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