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拉·奥恩·朱厄特(1849-1909),是美国人最为喜爱的作家之一,其成就主要展现在对缅因州南贝里克及周边地区特色的描述上。朱厄特一直被评论家称作超感官知觉的信徒,热爱大自然的使者和坚定捍卫女性权利的卫士。自1896年代表作《尖尖的枞树之乡》发表以来,朱厄特牢固树立了在美国文学界的地位。朱厄特的小说因对女性人物的生动刻画和乡村大自然的细致描写,受到了乡村居民特别是乡村女性的欢迎。最佳著作《尖尖的枞树之乡》则详尽表现了朱厄特的作品特色。随着世人对环境问题和女性问题的关切,《尖尖的枞树之乡》受到更多评论家的关注。目前,评论家已用现实主义、地方主义、种族主义、物质主义、女性主义以及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朱厄特在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作生态女性主义小说家,但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贯穿文本始终,而评论界并未在该角度引起足够的重视。该论文尝试通过文本细读对该著作进行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文中,三条主线贯穿始终,即自然之美、人性之美以及爱与依靠的黄金社会链(集体精神指引)。三条主线相互依存,构成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特征。大自然之美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细致、全方位的呈现上:抹除了工业化的标记,消除了工业化对人类生活的消极影响。登奈兰丁小镇的生活,是纯粹的田园式生活。生活于其中的村民受大自然包容万象的熏陶,变得宽容大度。村民之间彼此依靠、和谐共处。文中不断提及的冷杉、云杉、薄荷作为大自然的友好使者,展现了大自然与人类和谐依靠的画面,这也是生态女性主义者所倡导的生态意识的体现。人性之美来自村民之间友好关系的积累而非相互的竞争争斗。朱厄特通过有意识地解构二元性别对立模式,展现出女性与男性的平等地位。在日常的集体生活中,男女实现了相互理解的和谐共处,这也是生态女性主义者对两性生活的关切与渴望。爱与依赖的黄金社会链,传达了枞树之乡村民的整体生存信念,这也是对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的继承与发展、提炼与升华,对未来生活的走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世事变迁,这种信念可以把散沙的村民凝结成和谐的团体。这种精神之美是生态女性主义的宗旨与美好期待,赋予人类生活的终极意义以重要启示。该论文正文包括三章。论文结合文本本身进行系统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第一章,作者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宗旨,结合文本对自然及环境、村民生活的论述,阐明了解构逻各斯二元对立系统的可能性。在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的双重统治下,自然与女性被物化、被客体化,成为中心主义的“他者”。朱厄特在她刻画的登奈兰丁小镇上,打破了森严单调的等级制度,塑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平等相处的和谐网络。自然界中一切生灵的多样性与勃然生机,突出了万物存在的重要意义。第二章中,作者立足于生态女性主义的期望,探究在重塑的新体系下自然与人类、男性与女性的互惠互利、和谐共处。在枞树之乡,万物平等;自然予以人类物质与精神的馈赠;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同样,威廉姆幸福婚姻及两性相互理解的典型事例,进一步突显出幸福和谐的画面。第三章中,作者立足于生态女性主义者为夙愿得尝而进行的不懈努力,阐述了登奈兰丁小镇给予人类的深刻思考:从枞树之乡的微型世界中探索建立人类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最终领悟人类探索生活的终极意义。结论中,作者概括贯穿文本始终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该思想通过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爱与依赖的黄金社会链得以系统的展现。自然与人类、男性与女性在爱的终极关怀下共生共存。该论文的创新性包括角度的创新、思想内容以及研究价值的创新。作者坚信《尖尖的枞树之乡》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将有助于生态女性主义以及该著作的进一步发展。